一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电视的普及、大众文化的崛起、商品社会的建立、世纪之交的入世焦虑以及全球化浪潮的全面铺展,内地电影所遭遇的危机可以说是纷至沓来,以至于有论者直言不讳地指出,有着十数亿人口的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经沦落为“一个电影消费的小国”。① 从表面上看,中国电影目前所处的困境似乎与理论界所界定的内地的若干特殊而复杂的原因有关,但细究起来,实质却并不尽然。譬如,影响内地电影生存或发展的若干元素如电视的普及、大众文化的崛起等,也同样影响着包括好莱坞在内的所有电影,那为什么好莱坞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而独领风骚?如果把眼光放远一点,则会发现,内地电影所面临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内地电影的问题,而是除好莱坞电影之外的一个世界性问题。具言之,内地电影整体上看确实一直“在较低的标准线上徘徊”②,但综观整个世界电影的发展进程与当下格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早在内地电影的萎缩之先,西方许多老牌的电影大国如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的电影已相继式微,曾经不仅与好莱坞而且与整个西方电影抗衡的苏联/俄罗斯电影风光不在,在中国台湾电影凋零之后,一直有着东方好莱坞之誉的香港电影也颓势显著,等等。显然,除好莱坞之外的世界各国或地区电影的相继衰退,还另有原因。 仅从外部现象上观察,世界各国或地区电影的萎靡不振,无疑源自好莱坞电影长期以来持续而强势的打压与冲击,而实质上,则是一种与世界各国的现实流动同步的、具有纵向延伸性的、内蕴着民族化、本土化、地方化的文化特色与文化诉求的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在与具有着横向覆盖性、普遍性或体现着大众文化的普天同乐性,并借助全球化浪潮的推波助澜而席卷全球的好莱坞电影美学的对立与竞争中一退再退、退无可退直至溃不成军所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如何振兴中国电影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即是一个对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再认识问题。 近年来,围绕着中国电影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理论界也曾从内地电影的文化战略、意识形态策略、艺术策略、经济策略或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资本、本土性与民族性等角度作过多方面的探讨,且相应地引进和介绍过“结构主义、符号学、现象学、精神分析、叙事学、意识形态理论、女性主义、第三世界理论、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阐释学、新历史主义、文化分析、媒介批评”③ 等形形色色的学说,然而,内地电影总体滑坡的现状却并未因此而改观,在我看来,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在当前理论界所构建的这个众声喧哗的语境中,忽略了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这就是,如何重新认识与建设“现实主义电影美学”? 检视当前的理论语境,不难发现,在许多“前卫”的理论家眼里,现实主义是一个过时的话题,与作为文化产业运作的电影实践或以娱乐为主导特征的大众文化时代已渐行渐远或分道扬镳,不值得进一步深究;另有一些理论家在探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危机与挑战时,一方面大力鼓吹、推崇电影的娱乐性或“观赏性”,另一方面则有意无意地冷落、回避甚至贬低现实主义;或稍加肯定就转向电影的商业策略、生存之路、与国际化接轨等“宏大”的话语层面,譬如,有论者虽然正确地指出“中国本土电影的创作”在当下所存在的一个觉悟即在于“现实主义创作观念的传承、变革和深化”,但其就当代中国电影的突围所提出的“电影本性经过本土化后的认知与更新”、“电影民族化与国际化观念的探索”、“中国电影应摆正商业属性的地位”、“应该认清怎样才是真正的大众化”、“应根据时代发展,对中国式主旋律电影有一个新认识”等“药方”,大多仍然是游离、远离甚至脱离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举措④,其结果,不仅使得诸如此类的言说大同小异, 未能真正见出中国以至世界电影的未来走势,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人们对于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与美学特征的清晰认识。 当然,当前的理论讨论也并非完全没有涉及到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譬如,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关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较有代表性的言说就有谭春发的《“十大名片”展现中国现实主义电影之路》,少舟的《论中国四十年代电影的现实主义品格》,焦素娥、王秦的《左翼电影运动与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之路》,李道新的《当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50年》,周星的《现实主义美学的魅力——论第四代电影导演的现实主义特质》与《从疏离现实到批判现实的发展路程——1905—1949年中国电影现实题材综论》,陆绍阳的《20世纪中国电影的写实传统》,庄桂成的《20世纪中国电影美学现实主义的流变》,胡谱忠的《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理论资源流变》,胡星亮的《再现现实:现象学现实主义——电影纪实学派理论评析》⑤,等等。然而,这些言说,大都只是梳理、描述或肯定了中国电影在20世纪确实存在着一个现实主义电影美学传统,并兼及谈到现实主义电影所必须具备的一些美学特征,但并没有突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在中国电影发展之路中所具有的重要性甚至唯一性。换言之,其言说虽然也承认电影不可放弃现实主义,但却将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作为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而没有就中国电影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延续和发扬这一现实主义美学传统展开深入的分析,更没有将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视为中国电影走出困境所不得不采取的、不可或缺的生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