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问题被相对冷落的现实背景思考 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刻,却发现对于战争的教训认识、对于和平的渴望期求并没有完全实现,而担当给予后人深刻认识重担的艺术,成绩显著却还太有检讨和伸展的余地。 就历史记忆经验而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最重要事件之一,劫难在人们心里刻下了极深的烙印。我们知道,二战中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卷入,参战兵力超过1亿,约9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二战胜利60年来,世界人民不断反思这段历史:中国人民也为八年抗战持续不断地研究反思;尤其近20年来,基于政治文化的反思极大地刺激了中国人,他们对当年直接的侵略者(日本)不顾历史事实的篡改行径表示愤怒。而我们冷静下来也日渐发现对于历史的认识存在明显问题:国内外对于中国抗战的认识都还不足。①在世界范围,世人似乎忽略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抗战14年,中国死难者超过3500万,是整个二战中死难者总数的约40%,(《中华读书报》2005.7.27有文认为:1931—1945日本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在以西方为主的二战战史中,中国部分显然被忽略了。而描述德国历史的著名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有很长篇幅,章节记录纳粹罪行细节;而其姊妹篇《日本帝国的衰亡》对中国抗战讲述不到万字,对南京大屠杀描述不到500字。②在国内,我们自己的艺术创作和我们的政治激奋相比不成比例(政治激奋大于艺术表现)。2005年7月19日部分文艺家在《文艺与抗战》座谈会上发言时,许多老文艺工作者认为抗战是文艺创作的“富矿”,但这座富矿的开掘严重不足,大家对中国抗战文艺作品的缺乏表示忧虑,文艺评论家李准谈及对抗战题材创作的意见时说:“与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历史的责任相比,与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成就相比,我们做的还很不够”。的确,非常不够!我们似乎还需要对历史做更有深度的思考,艺术更需要对这一历史做大胆的表现。在以前的中国影视创作中,对于“抗战”和“文革”这两个历史阶段内容的表现同样有被有意无意轻视的现象,显然不是合理的艺术状态,也应更加寄予期待。事实上,我们的艺术表现固然没有忽略这一历史,却没有很好地实现艺术上震撼人心,和世界对二战表现的艺术相比,中国影视的艺术表现不用说充盈,实际是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由此,在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站在世界背景中来比较和总结分析中西影视作品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表现异同,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清这一重要表现对象的价值,发挥影视艺术对重要历史表现的作用。 中外影视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表现状况 研究中外影视不能不看到下述前提:即①中外文化差异造就了艺术创作无法避免的区别;②而艺术创作的社会依据又是导致中外影像表现之不同形态的必然;③从而比较只能是对一个社会现象的相对表现状貌的大致分析。由此,我以下的分析不是中外影视创作一一对应的比较,而是就总体感观的题材表现阐释解说,同时,注重世界范围的背景而着重分析中国创作的状况也是不言而喻的。 1、整体相同中的差异(就相同和差异而言)。中外对于二战的政治认识没有太大差异,艺术把握的理论认识也没有本质区别。但就艺术影响而言,不能不遗憾地看到,中国人对于抗战的认识就世界范围舆论而论并不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而西方的认识可能更具有影响力,就其艺术表现来看更有规模和感染力。比如,过去人们推崇的是前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解放》、《攻克柏林》等等,感叹其恢弘的历史规模;或者是对《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表现的人性悲剧赞叹不已;后来则震撼在美国的《辛德勒的名单》及法国的《钢琴师》中,为人类悲剧和个体命运的残酷周折的深刻而下泪。扪心自问,我们关于抗战的艺术创作可有这样的大感染力? 所以,无论在数量还是艺术表现上,我们都有一些差距。在西方,不仅在政治定性上,而且在文化反思上对于二战认识都确定无疑。与德国的深刻反思和真诚忏悔不同,在东方,战败国日本对于战争的避讳和遮掩,引发被侵略国家的极度反感,但大都集中在政治上的谴责和外交上的交涉;在人心上固然激起强烈的对抗情绪,然而由于日本经济上的优势抵消了一部分人的不满心理,更由于时世变化中的政策波动和文化艺术表现上的战略对策不足,以及具体艺术策略的一些偏差,东方抗战题材尤其凸显数量、艺术表现对象、思考形态、感染力等方面不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需要正视的差异。 2、弥补中透视缺失(就现状和过去比较)。需要肯定的是,在中国纪念抗战60周年的时候,关于抗战的影视创作有了相当大规模的呈现,为迎接抗战60周年纪念,中国出现了令人惊讶的创作热情,整体上已经大大超越了该题材以往过少的状态,如过去在电视剧上有影响的也就《夜幕下的哈尔滨》、《四世同堂》等,而根据研究者(吴素玲等)初步统计,近期相关抗战题材或涉及抗战表现的创作已经播放的有3000多集,包括A、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张学良》、《同舟共济》、《延安颂》、《罗荣桓元帅》、《新四军》、《八路军》、《抗日名将左权》等等;B、“红色经典”改编的《烈火金刚》、《双枪李向阳》、《野火春风斗古城》、《少年英雄王二小》、《小兵张嘎》、《鸡毛信》、《铁道游击队》、《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敌后武工队》、《地道战》等;C、原创的《中华女魂》、《东北抗联》、《杨靖宇》、《冼星海》、《刀锋1937》、《逐日英雄》、《狼袭草原》、《茶马古道》、《夜袭阳明堡》、《皖南旧事》、《驼峰行动》、《死于1942》、《代号021》、《遍地英雄》、《非常出击》、《历史的天空》、《浦口194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