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卫视要实现完全的独播,风险很大。“4+1”购剧模式是共同运作,分担成本。在主要占有本省收视的基础上,去瓜分未参与合作地区的市场份额。 行至2005年末,本该趋于平静的国产电视剧市场,却被一家省级卫视以及一部电视剧烧至鼎沸。从11月下旬的四川电视节上传来消息,浙江卫视创纪录地以每集85万元、总价3400万元的价格,购得还在筹拍过程中的武侠剧《雪山飞狐》的内地全部播映权。据悉,这是第一部将在省级卫视平台上首播的国产电视剧。 选择在业内人士云集的电视节上发布消息,当然有浓重的宣传造势意味。但浙江卫视的“野心”似乎远不止于此。来自该频道的声音宣布了一条在业界引起更大反响的消息:浙江卫视将采取“4+1”的新购片模式,除了自身以外,再联合3家省级卫视以及1家地面频道,共同出资购买电视剧,这5个播出平台也同时拥有了所购剧的全国首播权。 而在此之前,国产电视剧大多数在各级地面频道进行首播,6~8个月后才能登上卫视平台,或者由央视直接购买首播权,在全国播出。 因此,浙江卫视的此番举动,颇有些“破”与“立”的味道。与之息息相关的,正是同为省级卫视的兄弟频道们。在《中国广播影视》记者就这个话题的采访中,多家省级卫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表现得兴趣盎然,有的甚至追问记者的看法,以及探询记者所了解到的其他卫视的反应。 在一些人们的期待和另一些人们的怀疑中,“4+1”这颗新购销模式的火种,能否穿过这个冬天燎原开来? 浙江突困 “再不改革,浙江卫视就要买不到好剧了。”浙江卫视营销中心副主任麻宝洲这样告诉《中国广播影视》记者。在探索新购销模式方面看似一马当先的浙江,没承想却是出于无可奈何。 在全国的电视剧市场上,浙江以及邻近的江苏等省份,是出了名的一类价格地区。这与其所背靠的区域经济较为发达很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得省市两级地面频道日益强大。据了解,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内部的各省级播出平台间,很早便采用了彻底的频道制,也即浙江卫视与其他兄弟省级地面频道各自购买节目资源。因此,在浙江省的电视剧市场上,浙江卫视需要同时面对来自省市两级地面频道的竞争。直接后果就是,该省的电视剧价格,尤其是上星价格出奇的高。 麻宝洲告诉记者,一部可以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在浙江省的地面价格可以达到5万元/集,如果要上星,价格可能攀至8万元/集。“而在其他某些以电视剧为主打的省级卫视,同样是上星,可能连我们这个价钱的一半都不到。” 在现有政策下,同一部电视剧首轮只能同时在4家卫视上星播出。“因此,制作公司当然愿意将有限的上星权卖给地面价格较低的省级卫视。而在浙江,他们更愿意选择地面频道作为销售对象。”麻宝洲对于“买不到好剧”的担心,也正出于这个原因。 在省级卫视中属于“老牌子”的浙江卫视,曾经是改革的先行者。早在10年前,他们就推出了“周末版”的概念,强化了频道风格,并开拓了电视剧集中播出的空间。近年来,在电视剧资源优势衰减以及省级卫视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这块“老牌子”正在渐渐失却曾经的地位。据了解,2003年时,浙江卫视在全国的收视份额,一度下降到了全国省级卫视的第14位;省内的收视份额,在各级地面频道的挤压下,也只排在第3位。 不如人意的发展现状,自然成为改革的动因。此外,浙江卫视的陈立波副总监,还说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投入与产出。他表示,一些电视台在购买电视剧以及进行其他营销活动时,只计算产出,不核算投入,只算总收益,不算净利润。“其实连‘收益’都谈不上,广告经营以及其他收入,只相当于GDP产值,这不是利润。我们需要去关注投入产出比。” 对于省级卫视来说,在购置节目的费用、平台运行的成本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支出,就是上星频道的落地费。陈立波批评说,近年来各地的落地费越来越高,已经到了令卫视不堪重负的程度。“浙江卫视2005年的落地费已经是7000多万元,2006年可能达到1亿元。” 付出昂贵的落地成本,是为了有更好的覆盖范围。据了解,从落地县以上城市数量,以及可接收人口数量这两个指标来看,继2004年后,2005年浙江卫视仍是全国31家省级卫视的领跑者。 “因此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有了好的平台,却没有足够好的配套产品,去抓住观众。”陈立波如是说。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浙江将提高播出资源的质量正式摆上台面。此前已经引起反响的“七剑出江南”活动主要诉求综艺类节目的发展;而“4+1”瞄准的则是在电视台收视以及广告份额中贡献最大的电视剧。 麻宝洲向《中国广播影视》记者透露,浙江广电集团正在筹划建立统一的购片中心,相关人员的任命也在进行中。“届时可能会采取兼顾频道独立购剧,但主要由集团统一购买的模式。在集团购买的剧作中,浙江卫视可以优先进行挑选。”据了解,截至2005年11月,浙江卫视全年的广告收入在3.8亿元左右,在整个集团中大概占到1/3,位居第一。“吨位决定地位”,麻宝洲幽默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