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06]7—0090—0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明显开始升温,无论是舆论和政策环境还是招生与就业状况都在渐趋好转。2005年10月28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005年11月7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5年12月19日,教育部周济部长作客中央电视台《决策者说》呼吁国家和社会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1] 在这种利好形势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扬传统、彰显优势、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成为中职教育界普遍开展“行动研究”的重要课题。反观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发现,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等很多方面的问题亟待改良和改革,但我们以为专业设置与建设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一方面所有职业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专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另一方面中职教育要在职业教育领域有所作为,必须根据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搞好专业设置与建设,否则不仅无法与其他类型教育抗衡,恐怕在职业教育中也难有立足之处。下面,就中职教育中的专业设置原则与建设策略谈点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中职专业设置的指导思想与若干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要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开设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立足点,绝不能仅以学校学科水平和师资力量来设置专业。美国、澳大利亚、我国台湾地区等职业教育较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大量开设社会急需的专业和课程,及时培养社会紧缺人才,创造了较高的就业率。要想对社会需求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判断,中职学校可聘请本地区企事业界的专家或经济理论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或社会调查委员会,了解本地区现有岗位(岗位群)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并对这些数据、情况进行分析论证,预测未来几年所需人才的层次、规格和数量,然后再决定专业的取向和专业的设置。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探索。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初,根据市场需求,没有开设一般的“商业管理”专业,而是针对当时深圳商场建设速度快、规模大,商场管理人才缺乏的状况,首创“商场管理”专业,及时地满足了社会需要,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成都大学所设的“商业美术”专业、天津职业大学的“眼镜”专业等,都体现了专业设置上的“需求第一”原则,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高职教育的有效结合,体现了高职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中职教育应从中学习和借鉴,实现中职学校市场需求型的专业设置。 (二)若干原则 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原则,指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中所依据的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制订的或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标准。根据中职专业设置的根本指导思想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专业设置应当具有“应变性”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第一线的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他们将直接和生产相结合,因而受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较大。随着21世纪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第三产业持续上升和第一、二产业的延缓增长,传统工业如钢铁、冶炼、采掘等行业日渐收缩,而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新行业及餐饮、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对人员的需求扩大。随着新岗位的不断涌现,岗位技术含量要求也愈来愈高,要求中职学校在办学上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符合新行业、新岗位的需求。中职学校要砍掉一些传统的旧专业,设置一些符合新时代人才变化需求的新专业,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这既是其活力所在,也充分体现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应变性特点。这一特点是由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必须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的性质所决定的。 2、专业设置应当具有“地方性” 绝大部分中职学校从建立第一天起,办学宗旨就是面向地方,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急需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要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的职业需求。中职学校要对服务区域的微观经济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针对地方具体的经济建设以及地方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贴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培养地方急需人才,充分体现在专业设置上的“地方性”特点。 3、专业设置应当具有“实用性” 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不仅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它还受到毕业生选择职业需求的影响。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除了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外,还要考虑毕业的择业需求和就业的可能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近年来劳动力市场达到饱和状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又使大批经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高职人才一毕业就面临激烈竞争。因此考生在选择学校、报考专业时,不得不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人才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生源较好,反之则较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教育投入必然会考虑到其所学专业在毕业后是否具有竞争力,所付出的学费是否值得。因此,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要考虑到就业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