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我国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按“能力本位”理念来构建。“能力本位”理念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学习国外职教理论和引进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推广开的。其中对我国影响较大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加拿大的“CBE”、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和国际劳工组织的“MES” 等模式。许多高职院校和研究机构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能力本位原则和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特点,结合行业背景和学校特点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创建了一批较具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高职学院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力量开发的,或是在总结本校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概括、归纳与提炼出来的。由这种方式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可称为学院开发模式。如“品字型人才培养模式”,由湖南冶金职业学院提出并付诸实践。该模式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主要适用于宽口径专业,即将宽口径专业的全部课程分为公共课模块、职业群基础课模块及各专门化方向的方向课模块,三种课程模块构成“品”字型。对不同的生源对象设置不同的公共课和职业群基础课,而专业方向课的同一模块可供不同生源对象共同选择。 第二类是根据市场需要,由企业和学院共同构建的模式,可称为企业推动模式。较典型的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近几年流行较广并为许多高职院校所接受。“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将企业直接引入职业教育,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目标明确,整个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协议而展开,理论上可实现人才培养与使用的“零距离”。 第三类是高职教育的实践者或理论研究者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自身经验,从理论角度提出的模式,可称为独立创建模式。如上海第二工大杨近提出的“三点两层式人才培养模式”,即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的主体由目标模式、发展模式、教学模式三部分组成。三者形成了两个层面,目标模式与发展模式同处宏观层面,教学模式处微观层面。三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目标模式对发展模式和教学模式起主导作用,教学模式和发展模式随环境和其他因素不同而变化。 上述模式都是以具体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且特别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一般来说,按上述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岗位针对性强,能较快地进入角色,较快熟悉所在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提高了用人单位的工作效益,节约了成本,较受用人单位欢迎。然而,这种表象之下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本身必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产品的升级换代,转产或停产,发展或萎缩,增员或减员,等等,这些因素势必要求一线人员有较强的岗位调适能力和应变能力。从高职学生的角度来说,必须看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对职业的预期常常会出现失灵的现象。同时新的职业层出不穷,旧的职业有的逐渐消亡,更多的则是其内涵发生变化。如工厂里常见的车、刨、冲等老式机床,现已逐渐为数控机床所取代。不断的发展变化,必然要求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高等职业教育仅仅强调学生的岗位针对性是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的。因为所谓针对性,是在特定时段的针对性,这种针对性难免会随产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失效。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兼顾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而在高职教育中,岗位针对性与职业适应性又常常是顾此失彼、相互矛盾的。 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是当前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主要矛盾,较难处理又必须处理好。为提高岗位针对性,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要加强主要职业岗位的操作能力培养,以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进入角色,尽量减少职前培训所需的时间,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职业适应性是指高职毕业生适应岗位技术或职业内涵不断变化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学生如何面向整个职业生涯的问题。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掌握较宽厚的基础理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 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所走过的道路,我们不难看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专科教育注重基础理论教学,被人们喻为“压缩型本科”教育,适应性虽然较强,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岗位针对性不强。80年代后期以来,人们纷纷学习国外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国外较有代表性的CBE等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为国人所重视,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但CBE等能力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针对职业培训的,学生的基础理论不仅深度不够,且存在结构性缺陷。因此,在国外职业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局限性显而易见,特别是与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不太合拍。高职教育的许多实践者认为高职的生源特点、学制长度、学习难度等因素客观上形成了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的矛盾,而当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的对岗位针对性强调较多,对职业适应性重视不够;有的则对岗位针对性重视不够,对职业适应性强调较多。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经过长时间的探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T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较好地兼顾岗位针对性和职业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