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06年二季度深圳市物流业统计报告》,今年上半年,深圳市物流总产值达到534.48亿元,同比增长15.91%,占 GDP9.09%。其中,货运量、货物周转量、港口和机场吞吐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了 17.93%、13.03%和9.61%。 自2000年深圳市将现代物流业列为三大支柱产业以来,良好的产业环境和大批茁壮成长的企业使深圳物流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双港的比翼齐飞、六大物流园区齐头并进、国际快递物流巨头的相继落户,都为深圳物流开创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局面。 截至2006年6月30日,深圳市社会物流总额已达8715.35亿元,同比增长 18.43%。从整体上看,包括公路、海洋运输、航空在内的运输业及仓储、配送、货代等物流行业均得到快速、稳步增长,铁路运输则有所下降。 深圳港与深圳机场作为深圳物流业核心的“双港”,也同样成效斐然。今年1~6月份,全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8036.52万吨,同比增长9.73%;集装箱吞吐量835.56万标准箱,增长12.37%。而2002年,深圳港在全球的排名还是第11位,但几次“三级跳”让它在4年时间里迅速已蹿升至全球第四位。深圳机场也同样连升数级,客运进入全球百强,货运进入前50位。海、空两港在书写传奇的同时,也使深圳以港强市的战略得到切实实施。 近几年来,深圳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每年都在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空港的货运量年均增幅也高达30%,而深圳港航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不仅每年创造出200多亿元的直接效益,更带来3~4倍的间接效益。作为世界航运链上的重要一环,深圳港对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产业优化、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产业配套环境方面,深圳市以拓展公路骨干网、物流及货运网、公交与轨道网、铁路运输网、交通信息网等“五网”为突破口,开通了成都-深圳、南昌-深圳等海铁联运班列,为物流企业搭建起广阔的舞台。目前,深圳物流产业的发展腹地和空间已从华南延伸到中南、西南、华东地区,产业链条大幅延伸。 2004年1月,深圳还启动了电子口岸建设,从物流通关、口岸电子执法、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通关效率和物流服务水平,实现物流信息共享,降低物流行业的成本。针对西部港区吞吐量连年猛增的情况,深圳市在蛇口、赤湾两大码头实行入境船舶的预检,大大缩短了船舶在港滞留时间,仅靠泊费一项每年就可为船公司节约近亿元,大大优化了产业环境。 同时,深圳还形成了覆盖世界12大航区各主要港口、多达165条国际班轮航线网络。深圳机场客货运量则在机场旅客、货物吞吐量连年猛增的基础上,继续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进一步强化了其华南地区枢纽机场的地位和功能。 良好的产业环境,使深圳物流业如鱼得水。近几年,深圳市物流业增加值以年均 12%的速度递增,“深圳物流”的品牌影响力已传递到海外。深圳良好的产业环境和令人憧憬的美好“钱”途还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商。目前,全市物流和货运企业达3000多家,仅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就超过1000家,其中资产过亿元的有30多家。 2002年以来,深圳“引资潮”中出现一个喜人的现象:投资现代物流业的外资项目数、投资额与日俱增,世界500强投资的“重量级”采购中心接连不断。IBM、沃尔玛、百安居、索尼、住友、三洋、家乐福、三星、日通、近铁、嘉里物流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在深设立采购配送中心。百安居3年间已在深圳开设3家大型仓储建材超市。奥林巴斯则在不断追加投资的同时,将其中国区物流中心从香港迁至深圳。如今,深圳不仅是该公司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而且成为其区域性的物流中心。 与此同时,以联邦快递、UPS、DHL、TNT为代表的国际快递物流巨头也不约而同地相中了深圳。从2002年开始,他们竞相扩大在深投资,增开航线,推动深圳国际快递物流业跳跃式发展,几年间业务量就翻下几十倍,跃居全国第一。 日前发布的《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0年,深圳将投资约1030亿元用于现代物流设施及相关基础性建设,实现年物流产业增加值800多亿元。同时,物流业总成本与GDP的比值也要从2006年的15%下降到更低水平。 《规划》中还提出了实现“以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础、以城市配送物流为支撑的三大物流体系,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基本建立快捷、高效、安全、方便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接近欧洲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机场货运量进一步上升,七大重点物流园区全面建成,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把深圳打造成为国际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建设成为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物流枢纽城市。(顾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