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物流企业的急速扩张对各层次的物流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但目前我国各层次物流人才的奇缺制约了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正是基于上述认识,各种层次的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力图为社会培养急需的人才。 目前,我国物流操作型人才现状与需求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物流业的特点决定了物流业需要大批操作型人才。 物流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特点,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 85%的人员是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物流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每一个功能环节中都有大量的操作活动。由于交通限制、客户需求、服务质量要求等原因,物流操作往往需要全天候 24小时作业,这种作业特点使得物流操作人员的需求成倍增加。 二是国内物流操作型人才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国内各类企业中物流操作岗位的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的搬运、装卸等岗位转来;二是直接招聘农民工,当前国内的大批物流企业中,操作岗位的从业人员大量使用的是农民工。这些人员很少接受过规范的物流操作培训,大部分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各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 三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美国奥尔良州立大学一项为期20年的全美物流职业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物流业管理者中,92%具有学士学位,41%具有硕士学位,22%具有从业资格证书。这说明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低,物流专业素养不强,各层次物流人才紧缺。这为物流高职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有480所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在校生达15万人;1000多所中职学校开办了物流专业,中职在校生约30万人。从我国高等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学校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物流学科在我国是门新兴的学科,物流职业教育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许多问题。作为从事物流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院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当对高校物流热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足够重视。从月前我国高职物流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物流学科和课程体系落后。虽然我国物流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严重不足。现有的物流理论不成熟,且几乎都从国外引进,没有形成与我国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 二是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高职院校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进行明确的定位。但许多院校培养目标宽泛,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没有认真研究、分析和论证。 三是物流专业教育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在实际办学中,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认真研究高职物流教育的规律,在人才培养上没有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四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物流专业实务性非常强,不仅要求技术含量高的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对实践教学环节要求更多,需要面向企业,建立更多的实习教学基地。这必然需要大量的教育经费。但目前高职院校不是设立不久,就是将投资用于规模扩张,难以在物流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 五是严重缺乏专业师资,教师水平差别大。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多是从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 六是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管理的混乱对高职物流教育造成了负面影响。物流师资格认证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其知识体系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或者能否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值得反思。 针对我国高职物流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高职物流教育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物流理论研究,构建能力本位的物流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 加强对物流理论的研究,以物流学科和专业的定位寻找理论基础。理论课以应用为目标,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形成有技术应用特点的理论课程。在物流学科和课程体系建设上,大胆探索,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和案例教学,鼓励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为一体的课程形式。 (二)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开展物流教育、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在招聘物流专业教师时,要求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物流企业、配送中心、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等方面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的教师。 “双师型”师资的另一个培养途径是让物流理论知识体系较高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以掌握本专业一些应用技能,完善实践知识。同时,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含离退休人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