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采购活动基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制造业采购,如飞利浦、通用汽车、通用电气、欧姆龙、IBM、索尼、松下、三洋、奥林巴斯、联合利华、摩托罗拉等公司的产品或原料、配件在全球的采购;另一类是跨国零售集团的连锁商业采购,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麦当劳、欧尚等等。WTO为国际采购商带来到中国采购的机会。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环境中,获取有效的零件(原料)供应合作伙伴或产品供应合作伙伴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国际采购部门在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按供应链模型可分为四种专业物流形态,即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如下图所示:
在物流活动中人们比较注重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而忽略了供应链中的采购物流环节。实际上,采购物流成本占整个供应链物流成本的比例并不小,开发采购物流的市场潜力相当大。尤其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今天,开发国际采购物流业务的机会甚多,潜力巨大,物流企业应该抓住国际采购中的物流商机,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国际采购物资流向新趋势 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量达到1.42万亿美元(进口0.66万亿,出口0.76万亿),稳居全球第三位,而且每年以20%以上的高速增长。外贸的发展促进了全球供应链不断向中国延伸并扎根,甚至供应链的分拨中心有向中国转移的趋势。 通过对下表显示的来华跨国公司的企业原材料产地选择和制成品流向地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国际采购物资流动的方向:原材料流出量最大的是中国,估计约占50%以上,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再次才是亚洲,然后是澳洲和非洲,最后是东欧;成品流入量最大的也是中国,因为13亿人口的国度,人口膨胀中的大国,市场太大了,其次是亚洲,再次是北美和澳洲以及欧洲,最后是非洲和东欧。其中物流成本是他们考虑选择采购地、制造基地和贸易对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际采购供应链管理新动向 国际采购新趋势:传统的为库存而采购的模式正逐渐被为订单而采购的模式所颠覆;对采购物资的管理正向对供应商外部资源的管理过渡,如英国的零售商和零件采购商,他们把供应链向前延伸至供应商制造环节,这种现象在法国和西班牙似乎也有加剧的趋势,电子商务采购逐步代替传统采购;采购方式多元化。 (一)按需分拨计划。 采购过程以最适量地控制买卖双方库存的管理方法,实现实物按需物流的 VMI形态。把VMI看作是增加销售量、提高服务水平、减少库存成本、保持竞争力和客户联系的战略性措施之一,可以做到双方互惠、信任和信息共享的关系,对供求双方都有益。按需分拨力求做到在一定的时期内期望数量的原材料或产品有现货供应,即材料或产品的现货供应能力有保证。 (二)物流外包。 外包简单说就是企业保留自己最能干的事情,把非主营业务的工作交给能做好这些事情的专业组织为自己服务。物流外包是供应链管理的另一模式,《国际商报》对100家外商投资企业的物流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物流服务需求的情况,并出具了《来华跨国公司物流服务需求调查》报告,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企业物流业务有外包,比例高达90%左右。由此可见,在外资企业中,采用物流外包的比例是相当高的。目前企业外包业务项目最多的是仓储保管,比例达到70.6%,其次是中转运输、市内配送,比例均超过47%。 (三)多供应商接力中心。 在采购过程中,过去采用集中式的库存和仓储管理,现在已经鼓励第三方物流商在接近资源转运点的地方建立“多供应商接力中心”,接力中心虽然要做更频繁的递送,但其运输费用不见得会相应地上涨。传统的仓储活动将被以交叉装卸和一有需求立即补给为特征的供应链所替代。先进实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WMS, Barcode,RFID,等),包括实时监控和追踪等功能是其成功发展的关键。 (四)供货方管理库存。 全球采购型企业已将本土物流中心向低成本的采购地转移,使非境内VMI仓库管理变得越来越普遍。对采购商来说,就是“要货有货,不要货时零库存”。生产型或加工型企业设立的VMI仓库,为生产线喂给原料、配料、配件提供了便利,使仓库变成一座物料、产品流动站。 VMI仓库,大大减少了制造商(采购商)面对众多供应商,供应商面对制造商内部各个事业单位的多次物流活动,实现物料来源整合,统一安排运输、统一储存,节省了众多人力。我国的保税区、保税仓、保税物流园、出口海关监管仓等“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为国际采购商在将国内采购的商品集中库存,按需分拨的可操作性方面提供了便利。 (五)JIT采购。 JIT采购就是一个企业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把需要的物资采购到需要的地点,这种做法使JIT采购成为一种既节省又有效率的采购模式。JIT采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原材料等物资的库存。由于节省原材料等库存物资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有利于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