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哪些特点 中国经济正处在多重转变之中,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并进”,并且在这多重转变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从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以下若干基本特点: (一)规模较大,增长较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1978-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9.4%,为世界之首,也明显快于亚洲四小龙和日本。 有海外专家预计,2006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接近20000亿美元,超过英国和法国,居世界第4位。2010年将超过德国,跃居第三位。2020年前后将超过50000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2位。2050年前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二)大量消耗,大量生产。 从总体上来说,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中国在经济总量尚未达到前四名的情况下,目前已成为能源的第三大生产国和第二大消费国。 据有关专家估计,中国能源的使用效率目前仅为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能源使用率则为50%;中国能源消耗系数也比发达国家高4-8倍;中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2-3倍。另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民用能源的使用效率也比发达国家低3-4倍。 为此,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依靠巨大的资本投入和物质消耗取得的,我国的投资效率和生产效率都是很低的,是在用相当高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换来了GDP的高增长。 (三)大量引资,大量出口。 在大量引资方面,2002年,中国利用外资突破500亿美元大关。这显然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新高。截至到2004年底,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5600多亿美元。 中国的进出口依存度 表1 单位:亿美元、%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GDP 388.8 688.5 1065.8 1139.9 1266.1 1409.9 出口总额 62.1 148.8 249.2 266.1 325.6 438.4 出口依存度 15.97 21.61 23.38 23.35 25.72 31.09 进口总额 53.4 132.1 225.1 243.6 295.2 412.8 进口依存度 13.72 19.18 21.12 21.37 23.32 29.28 进出口总额 115.4 280.9 474.3 509.7 620.8 851.2 外贸依存度 29.69 40.79 44.50 44.71 49.03 60.38 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曲凤杰,“中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及其协调”《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32期。 在大量出口方面,200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达到115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59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4%,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实现顺差320亿美元。世界贸易排名已经升至全球第三位。2003年出口依存度已达到30%以上,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0%以上。 (四)人均较低,差距较大。 中国有13亿人口,因此,虽然经济规模已经很大,但是用人口平均水平就降了下来。中国的人均GDP于2002年接近1000美元,2004年达到1200美元。 与此同时,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都在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拉大的过程。1994年以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曾经出现过缩小趋势,但是从1997年起又逐步扩大。200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几乎是农村居民的3倍,城乡之间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从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最高,高达58.3%,而东部地区最低,为37%。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就越加明显。 改革开放25年来,尽管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但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1/4。其中,人均纯收入在627元以下的未获温饱人口达2820万人。按照绝对贫困标准,中国农村还有2600多万贫困人口。但如果按照联合国人均收入100美元的标准,中国农村现在有8000多万人在标准以下,而且城市里还有2000多万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然而,年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32%。全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4,已经远远超过0.4的国际安全标准指标。 (五)高位波动,调控频繁。 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在高位上波动,由于经济过热时的上升压力和过冷时的下降压力都很大,政府不得不实施频繁的宏观调控,并且干预的力度之大也为世界各国所少有(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