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而依据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城市化率应该达到50%,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仅有30%左右。同时在农村人口转移的过程中,身份的二元性决定了他们必然成为城市特殊居民群体,他们的就业、生存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样,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也处于城市化的重要转型期,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市区,在促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课题组在重庆市社科规划办的委托下通过对重庆市1083位农民工的随机抽样调查,提出政策性建议。 本次调研以重庆市的九个主城区: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南岸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大渡口区和九龙坡区的农民工为样本来源对象,在问卷的发放和样本选择上兼顾了各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各城区又按职业结构的不同,分别对加工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个体、“棒棒”(注:“棒棒”特指重庆市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而产生的一种通过使用木棒为人肩挑搬运东西的服务行业,也代指从事该职业的人。)等进行了有差别的非均等配额调查。 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问卷共由60个问题组成,涉及农民工个人婚姻家庭特征、生活工作状况、子女及本人教育、社会保障认知以及本人的市民化意愿等等。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350份,收回1106份,回收率为81.93%,其中,有效问卷1083份,有效回答率为93.36%。保证了调研所获取资料的可信性。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重庆市农民工社会特征及其基本现状 1.性别结构:在1083人中,男性684人,女性374人,另有25人未做回答,其比重分别为:63.2%;34.5%;2.3%。 2.年龄结构:在样本总量中,20周岁以下的占10.8%;年龄在21~30周岁的占39.8%的比重;31~45周岁的占37.5%,而46周岁以上的只占8.3%,有39人未填写。 3.婚姻结构:剔除未填写的60人外,未婚者345人,已婚无子女者114人,已婚有子女者564人,分别占样本总量的5.6%、31.9%、10.5%和52.1%。 4.籍贯来源结构:1083名农民工中有60.8%的来自重庆农村,24.3%的来自四川农村,而川渝以外的有101人占9.3%,有61人未做回答,比重为5.6%。 5.学历结构:有220人属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初中文化者441人,高中/中专及以上者258人,有62人无效或未填写,其比重分别为20.3%、40.7%、23.8%、5.7%。 6.进城时间:不到一年:179人,占16.5%,1~3年:373人,34.4%;4~8年:328人,占30.3%:8~12年:116人,10.7%;12年以上:73人,6.7%,未填写:14人,1.3%。 7.职业结构:在被调查对象中,从事服务业者:405人,建筑业:261人,加工制造业:182人,个体:111人,其他行业:64人。其比重分别为:37.4%、24.1%、16.8%、10.2%、5.9%。此外,调研组还随机访谈了53名“棒棒”占总比重的4.9%。另据调查显示,农民工大部分分布在国营、民营和个体单位,其三者的比重为67.3%。 8.月收入结构:月收入在290元以下者为100人,占9.2%,291~400元的有175人,占16.2%,401~600元的有274人,占25.3%,601~800元的有231人,占21.3%,801~1000元的有173人,占16.0%,1000元以上的有119人,占11.0%,未填或无效的有11人,占1.0%。 9.就业情况:在1083名农民工中,有失业经历者占55.5%,未出现者占34.7%,有106人没做回答,占9.8%。 表1重庆市农民工调研样本社会基本构成情况 内容 项目 频数(人) 百分比(%) 有效百比例(%) 男性684 63.2 64.6 性别结构女性374 34.5 35.4 未填或无效 25 2.3 20以下 117 10.8 11.2 21~30 431 39.8 41.3 年龄结构 31~45 406 37.5 38.9 46以上 90 8.3 8.6 未填或无效 39 3.6 小学及以下 220 20.3 21.5 学历结构初中441 40.7 43.2 高中/中专 258 23.8 25.3 未填或无效 62 5.7 重庆农村 658 60.8 64.4 四川农村 263 24.3 25.7 籍贯来源 川渝外农村 101 9.3 9.9 未填或无效 61 56 未婚345 31.9 33.7 已婚无子女 114 10.5 11.1 婚姻状况 已婚有子女 564 52.1 55.0 未填或无效 60 5.6 不到1年 179 16.5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