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4年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2004年,信息产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精神,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预计,全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完成95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其中,电子信息产业5650亿元,通信业3850亿元。全年宏观发展目标基本实现,行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的突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5万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达到2000亿美元,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5亿户,电信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历年累计达到252.5亿美元,邮政储蓄余额突破1万亿元。中央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举措在信息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信业为社会提供服务效果显著。预计,全国通信业务总量完成9770亿元,增长34%,其中电信9205亿元,增长37.5%;邮政566亿元,增长5.2%。通信业务收入完成5743亿元,增长12%,其中电信5205亿元,增长13%;邮政538亿元。发展固定电话用户530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400万户,总数分别达到3.16亿户和3.34亿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4.3%和25.7%。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9500万人,国际出入口带宽总容量达到60G。通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0亿元。业务结构更趋多元化,异质竞争效应明显,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推进“村村通电话”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试验圆满完成。 ——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增长40%,产品出口增长41%。实现利税总额1500亿元,增长44.6%,利润增长速度首次超过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软件与系统集成销售额达到2200亿元。生产计算机4300万台,手机2.3亿部,彩电7400万台,集成电路211亿块,主要电子产品产销同步快速增长。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取得积极进展。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8家,有1家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 ——信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18号文件进一步得到落实,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芯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的12英寸、0.13微米集成电路生产线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中文Linux软件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加快。移动通信、光通信、数据通信、信息家电等领域自主研发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TD-SCDMA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技术标准工作取得新成果。 ——信息化推进工作取得新成效。推动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促进了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各个领域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信息技术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社会服务已通过信息网络深入到基层和社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稳步推进。全国IC卡应用广泛开展,带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配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培训蓬勃开展。 ——法制建设、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发布了第一批行政许可项目及有关规定。推动出台了《电子签名法》。《电信法(送审稿)》已报国务院法制办,推动出台了互联互通刑事司法解释。提出了电子信息产业法律框架。深入贯彻落实国办75号文件及部的实施意见,电信市场秩序逐步好转。电信强国、电子强国战略研究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政策研究等取得阶段性成果。打击淫秽色情网站和声讯台专项行动成效明显。民航专用频率整顿工作成效明显,无线电频率规划、台站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各省区市专用通信局组建工作基本完成。在国务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重点电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至17%。电子信息产业行业管理成效明显。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取得积极成果。企业“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支持香港申办2006年世界电信展取得成功。巡视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电信行风评议工作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 200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在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信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我们对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二是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三是对转变政府职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四是对大局之下协调配合开展工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二、正确分析和把握形势,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正确分析和把握当前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近四年来最好,2005年将继续看好。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投资活跃,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信息技术等为标志的全球性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融合,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创造了新的社会需求。这些都有利于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和配置,有利于我国信息产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解决“三农”问题等一系列战略举措逐步实施,全社会对信息技术、网络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信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央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保有压”的方针,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我们面临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既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需求,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策支持,也有利于解决产业面临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