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宏观经济保持快速平稳运行,在“有保有压”的稳健型宏观政策作用下,经济成功地避免了因投资过热而可能引起的大起大落,经济增长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得到了明显化解,同时,一些薄弱环节(如农业和煤电油运等瓶颈部门)得到了明显加强。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比2003年小幅调整。展望2005年,经济增长将继续有所回落,达到8-8.5%,投资和出口双双将出现明显回落,但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水平,消费增长将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当前采取“稳健型”的宏观经济政策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增长态势和长期增长趋势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因为实施了较有成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长期加速增长周期的第一次调整巩固期(或整固期)。这种整固在短期内表现就是投资增长(主要是过热行业的投资增长)及工业产出增长(主要是重化工业增长)的明显降温,并导致GDP增长的适度回落。我们认为,这种回落是阶段性的,或整固型的,一方面是防止重化工业在短期内过度扩张而对整个经济增长平衡造成过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将有利于保持重化工业长期稳定增长的能力。整固后的中国经济仍将在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上升轨道上运行。 一、200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回顾 受宏观调控政策及瓶颈因素约束的影响,我国GDP增长呈现温和回落的态势,而且这种调整态势将会延续到2005年。2004年二季度以来宏观经济增长出现的温和调整走势主要表现在投资和工业两大方面,而消费增长和出口增长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大,其中消费增长受2003年基数较低和近几年收入增长有所加快的影响,小幅加速,而出口连续第三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与产业升级、城市化加速一起,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的三大动力之一。 (一)宏观调控下经济温和调整,但仍然在新一轮快速增长的上升轨道上运行。 初步测算,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比上年的9.3%回落0.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2004年和2005年经济增长持续处于调整态势之中,并不意味着经济将处于周期性的“衰退”或出现“深幅”的增长调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处于新一轮长期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可能出现的连续两年增长率回落属于适度的阶段性微调,也正是这种微调将为下一阶段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因为这种源于合理的宏观调控的经济调整目的是消除经济高增长中的一些不健康和不稳定的因素。一些方面增长的严重不协调和失衡是本轮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征。所以,努力消除经济增长中的不协调和失衡问题成为此轮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二)投资增速逐季放慢,显现宏观调控的阶段成效。 2004年1—10月,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3556.3亿元,同比增长29.5%,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8.3个和1.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从近几个月的投资运行来看,投资增长的降温有所反复,但总体上逐步回落的趋势已经形成,根据月度增长趋势图分析,投资增长的调整至少将呈现“两波”调整,第一波调整出现在3—5月,5月投资增幅为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随后经过两个月的反弹,8月份又进入第二波调整,9月份的再反弹,原因是前两年基数偏低的作用,剔除基数的影响实际也是回落的,10月份投资增长(26.8%,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再次回落说明第二波调整将会继续。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0亿元左右,增长23%左右,低于2003年26.7%的增长水平。 (三)工业增长前高后低,降温效果明显。 在重化工业化过程显著提速的作用下,上半年工业增长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高,增长17.7%,其中有三个月增幅接近20%。工业呈现出整体偏快、局部行业严重过热的局面,特别是一些重化工业投资和产出的持续过度扩张,显著地增加能源供给和原料运输的压力,造成了全国性的煤电油运紧张形势,对经济增长的平稳运行形成了威胁,投资与工业的过快增长所造成的增长严重失衡问题是导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的主要原因。下半年以来,随着以控制一些重化工业过热和房地产过热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长均出现了较明显的回落走势。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我们认为,目前工业增长调整基本到位,从增加值增长来讲,主要是重工业降温明显,6月份以后,重工业已持续5个月回落到18%以下,降到16-17%的正常快速增长水平,相比而言,轻工业增长则一直保持15-16%的增幅,从而导致轻重工业增长差距缩小、结构趋于协调。而从工业行业的投资增长来讲,一些过热的重化工业投资增长逐季显著回落,初步实现了“软着陆”。初步预计,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比2003年低0.3个百分点。 (四)消费需求稳中趋升。 2004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出现了稳步小幅回升趋势,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439亿元,同比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保持着与GDP增长相当的快速增长水平。2004年消费增长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实际消费增长比2003年有所加快。1-3季度,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二是城乡消费同步上升,城乡消费差距有所缩小。1-9月,城市和农村(县及县以下)消费增长分别为14.6%和9.9%,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4.8个和3.6个百分点。特别是最近几个月农村消费增长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态势,这主要是因为2004年以来受粮食丰收和粮价大幅上升的影响,农民收入大幅增长,从而明显刺激了下半年农村市场的活跃。三是住房、汽车和电子通信三大消费热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预计,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5%左右,实际增长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