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用车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内容复杂的改革任务,它涉及到公务员工资制度、离退休人员待遇、职务消费改革、国有资产管理、财政增收节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以及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等重要问题。在出台相关改革方案时,需要统筹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权衡政治、经济、财政的利弊得失,既要总结各地区改革的经验,又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改革模式,必须通过制度创新,设计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结构严密、运行经济有效的公车改革运作模式。 一、我国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分析 (一)公务用车改革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许多地区相继开展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如黑龙江省大庆市、齐齐哈尔市、浙江省义乌市、江苏省苏州市、湖南省资兴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省保定市等。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施车改的级次较低,普遍在市以下区域中进行,并且各地区在车改范围、改革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分歧。 就车改模式而言,由于改革思路不同,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改革方案。各地车改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公务用车货币改革,即取消公务用车,对参改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发放交通费补贴,并且鼓励购买私车,私车公用。 二、将参改部门的公务用车集中管理,公务出行向车管部门租赁用车。 三、不以货币形式向个人发放交通费补贴,而在个人交通补贴额度内据实报销车费,超支自负、结余结转次年使用。 四、同时采用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 其中,前两种模式是基本模式,第三种模式其实是第一种模式的演化,第四种模式则是前两种模式的综合。 这些改革模式的出现推动了我国车改的进程,切实地解决了公务用车存在的部分问题。一般而言,车改后用于购置和维护公务用车的各种费用明显降低,较好地贯彻了中央“勤俭、节约”的精神。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车私用、损公肥私等现象,促进了防腐倡廉工作的实施。 (二)公务用车改革模式和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公务用车改革尚处于试点阶段,各种车改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中暴露出一定的缺陷,其中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车改的实际效果,主要有: 第一,在公务用车货币化的改革模式下,交通补贴标准的确定成为最核心、最棘手的问题。如果标准过低,不能满足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不仅会影响公务活动及日常工作,而且将影响到参改人员的积极性,改革的深化和推进将遇到阻力。如果标准过高则有三个弊端:高标准的交通补贴会使参改人员工资收入大幅度提高,对于现行的公务员低工资制度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直接给参改人员发放过高的交通费补贴或者发放一定数量购车补助,会引发“赎买”性政策,即以合法的收入形式赎买原本不合法、不合规的职务消费权限,最终使得权力腐败合法化;过高的交通补贴会对财政造成一定的压力。另外,许多地方交通补贴标准制定方法上不尽科学,标准划分也缺乏客观、合理的依据。就目前情况来看,标准制定多是依据领导干部的行政级别划分补贴级次,补贴的数量难以与工作岗位的性质和实际的工作量挂钩,并且地区间差异较大,存在苦乐不均的问题。 第二,第二种改革模式存在三大弊端。一是将公务用车集中管理,许多部门在使用车辆时必须事先向车管部门申请,手续繁琐,难以满足紧急需要。二是目前的集中管理模式缺少对经济效益的考虑。集中管理的车辆主要是从各部门清理而来,没有对车辆使用、维修、更新进行成本效益考核,难以使资金收支形成良性循环。最初对车辆管理机构的投入随着车辆的折旧、消耗将逐渐亏损殆尽。三是车辆管理机构的服务意识较差,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不规范的管理常常引发部门间的各种矛盾,车辆使用部门的意见激增。 第三,第三种改革模式也存在一定缺陷。其一,据实报销的依据难以控制,仅从报销单据上不能区分车辆的公用与私用,因此这一模式不能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其二,虽然该模式下没有将补贴直接发放给参改人员,但不能排除它会演化为职工福利补贴的可能。 最后,应当引起注意的是,由于改革不彻底,目前各地公务用车改革实施中存在着“双重标准”的问题。所谓双重标准是指在车改中针对不同对象适用不同方法和标准的现象。例如,同一地区上级政府部门进行了车改,下级政府部门却没有实施;同级政府中有些部门进行了车改,有些部门没改;机关进行了车改,下属企、事业单位没有改;同一部门中一部分人参与了车改,而另一部分人没参与。实质上,“双重标准”是公务用车改革不彻底的一种表现,它所造成的直接结果是上级部门、行政机关向下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要车开、转嫁车费等,甚至可能造成既拿补贴又坐公车、领导干部之间相互攀比等严重问题。 二、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我国公务用车改革实施的范围和级次较低,只有为数不多的省级政府以及中央机关实施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改革模式和制度规章。但是,公务用车改革是大势所趋,统一的公务用车改革方案或者建议的出台也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如何克服公务用车改革模式和实施中存在的差别问题,进行管理和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模式,将成为决定着这一改革成败的关键。 (一)构建和评价公务用车改革模式的基本原则 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评价车改模式优劣、选择和构建最优车改模式的标准。笔者认为,我国公车改革至少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第一,公务用车改革要有利于规范公务用车的使用,防范职务消费中的腐败问题。我国公车改革的最初动因就是规范职务消费行为,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防腐倡廉。因此,车改模式设计、选择以及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这一初衷,力求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