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教育解读 当我们谈到农村教育问题时,很多人会想起校舍、教学、教材、教法、师资、评估、督导,加上堆积的数据,似乎目前我国农村教育的主要矛盾还是农村投入机制和教育本身问题,而其它都是枝节问题。事情是不是这样简单,需要讨论。 《经济观察报》(2003.10.27)在一篇很有创意的文章中说,乡村经济的财政蛋糕就那么大,所有关系到财政的改革,到头来都是跷跷板,摁住一头,另一头就会跷起来。这又是目前我国很多重大改革步履艰难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我国行业部门的改革,初期都是震耳欲聋,却很难善始善终,逐渐低调收场或修复?这是否决策程序出了问题?如果缺乏系统工程的科学程序,调研、论证、决策、听政、实行、反馈、矫正机制不健全,就会导致拆东墙、补西墙。几大改革捆绑上市,实施起来,还是免不了摁住一头,另一头就失衡。 几百亿的农村教师工资,却难住国家财政。人们开始关心政府的钱应该怎么花,生产性投资要不要这么多。据说,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主要用于教育、社保和环保,占60%以上。如果这样算起来,兑现农村教师工资、农村教育经费也并不是遥遥无期的难事。简化程序,分一下工,国家、省(区、市)、县乡村各承担多少。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是各负1/3。贫困地区,国家和发达地区,省、市各多拿一点,富裕的县就多承担一点,不要局限于以谁为主。 在经费无保障的情况下,校长、教师为支撑学校,东筹西借,搭上自己的工资还不够,为办好教育教师的心在流血。据说章鱼遇险就卸掉自己的手脚,这是无奈的智慧。在经费无保障,又遇围墙逾越不过时,只好卸掉自己的胳膊。教育内外也如此。我们很难想象以牺牲教育为代价,能保住什么。农村很多偏远山区学校成本高,遇到办学压力,合并是最好的排压。合并后,教师过剩,可以裁减,校舍可以舍弃,财政负担可以减少不少,农民收入可以增加一些,麻烦大了孩子就可以不上学,学校就进城,政府办几所寄宿优质学校,可以与城市学校媲美。 但是教育事关几代国民,农村人迁居城市,这不仅是农村的事。城里的小朋友说,爷爷是农民,爸爸曾经也是农民。千秋伟业教育大计,需要换位思考;眼前利益和长远伟业,需要通盘考虑。人说站得高看得远,跳出行业部门分析问题,我们可以减少很多曲折和烦恼。 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发现问题,通过放开农产品价格与市场,使粮食体制改革得以矫正;农村教育投入机制问题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税费改革正趋于完善;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被列入领导干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发展失衡和以人为本、人性化话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焦点,科学家们焦灼的心总算落下来了。这是国家希望所在。 简化和反思是一种革新,需要更高超的智慧,是掌握大量信息后的科学判断。 二、从局部看全局,需要科学和系统思维 研究人员发现了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学生辍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中学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城乡经济发展要求等。从中发现了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的严重性和农村教育的基本规律,即升学和为城乡经济发展输送适用人才的不可分离性。 当农村教育投入还有缺口时,人们自然联想农村税费改革。而农村税费改革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发展农村教育和增加农民收入,一个也不能少。农民最大的关心无非是孩子上学、家人看病和家庭收入。农村税费改革又与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紧密相关,增加了实施难度。无庸质疑,税费改革,需要很多配套改革,才能完成整体设计。我们也不能否定,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于是,人们的思路得以延伸,开始考虑减免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对农民“多予、少取”。但是,这些重大措施在实践中也受限制。税费改革能减轻人均农民负担30~50元;减免农业税、特产税,每年能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200~300元。这就需要从更宏观角度分析和驾御农村实际问题,通过制度文明解决实质性问题,过去未曾涉足的农民合作组织,将会给低迷的农业带来希望。于是,人们又在考虑更为治本的办法,通过户籍改革和加快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实现农村城市化。如果进城打工的一个孩子平均每年给家里寄回5000元,4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就能增加1250元,比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0%,能达到3700多元。 在人们对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寄予莫大期望的时候,有个极端现实又在敲响着警钟:在墨西哥等南美一些国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0%、80%时,在特大城市出现了群居几百万的贫民窟,贫富差距及其社会问题并没有因城市化而全部解决,而且又引发了其它社会难题。这是未知的现实带给我们的思考题。 走到这一步,人们又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先看到树叶有病,紧接着发现病与树枝、树干、树根也有关联。当我们喜出望外的时候,往往又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道理很简单,但在社会实践中却需要一个个解决。能不断引申发现深层次问题,且不回避,坦然应对,并逐一解决,这是社会不断进步、成熟的表现,但却需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精神、态度和思维方式。从局部看全局、看全国、看世界,需要系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