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西、安徽、湖北、河南、山西,今称中部6省,承东启西,连接南北,交通四通八达,资源十分丰富,以其占全国10.7%的国土面积,养育着占全国28.18%的人口,是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板块。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的发展优势急剧减弱。专家多种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凹陷”的势头日益显现。如2002年,按年末人口平均,中部6省人均创造GDP6508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1.6%,仅为长江三角洲的1/6、珠江三角洲的1/9左右;中部6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78.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24元,比长江三角洲低3982元,比珠江三角洲低7906.2元;中部6省农村人口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农民人均纯收入2282.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3.3元,比长江三角洲低2798.3元,比珠江三角洲低3721.7元。自2000年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也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当前,中部地区正面临着东部高速发展、西部提速发展、东北强力振兴的巨大,现实压力,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正视现实,变压力为动力,积极采取对策,加快发展,实现崛起,已是摆在中部各省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 中部崛起,是一个浩繁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一个时期的艰苦奋斗。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研究并采取了有关措施。中部的各级党委、政府,正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迎接挑战,以求崛起。笔者就此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用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确立中部崛起的思路基础 发展思路问题是关系发展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部崛起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好加快发展的战略思路。发展观是形成发展思路的基础。只有在正确的发展观指导下才能形成正确的发展思路。确立中部崛起的发展思路,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致力追求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致力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快速发展,致力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严格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力求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中部崛起落实可靠的思路保证。 二、突破发展制约,创建中部崛起的动力基础 中部地区在东中西三大经济板块中呈现凹陷态势,原因很多,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妨碍着中部地区发展。只有突破这些制约,中部崛起才能形成强大的活力和动力。 要突破观念制约。在历史的长河中,中部地区曾经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在计划经济时期,这里是我国的老农业基地。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是这些深厚的历史积淀,正是这“老农业”的深远影响,导致了一些人们思想观念的相对滞后。同东部地区相比,当一阵阵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的时候,有些同志往往困扰多,顾虑大,见事迟,行动慢。旧的思想观念对中部地区发展的制约不可低估。实现中部崛起,中部地区的干部群众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思想认识、思维方式、工作习惯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彻底解放出来,从一切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用全新的价值观、发展观、功过观武装头脑,放开手脚抓发展。 要突破机制制约。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中部地区发展进程中的体制性障碍还较为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不活。从所有制结构看,国有经济比重大,市场主体不明显;从经济结构看,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从经济运行看,行政干预影响大,市场运作不规范,投融资机制乏力。要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入手,不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机制,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入手,不断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激活和聚集生产要素,增强区域竞争力;从打破所有制、地区、行业的界限入手,不断完善对内对外开放机制,广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资源有效整合,积极构建全面协作、优势互补、携手发展的良性机制。 要突破资本制约。长期以来,中部地区发展的最大“瓶颈”是缺少资金,投入不足。突破这个“瓶颈”需要中央和中部两个积极性的发挥。中央应加大对中部地区发展资金投入和引入的力度,如建立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基金,在中部地区增设证券交易所,对中部地区外商投资实行优惠待遇等;同时,加大对中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和中部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扶持等等。中部地区各省市要充分利用深厚的自然资源、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独特的旅游资源、广阔的市场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广泛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国际直接投资,主动承接东部资本转移,同时采取鼓励措施,全面激活地区内民间资本,通过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形成资本的聚集效应。 要突破环境制约。环境的优劣决定着经济发展竞争力的强弱。要进一步加强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力打造诚信社会;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不断优化政府服务和社会治安环境。通过提升软、硬环境的优化水平,增强中部地区整体竞争力,有效发挥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