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似乎成为了一国经济生活中的客观现象,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事实上也面临着膨胀与衰退的反复。然而,经济波动的特征及表现形式等,又往往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化程度的加强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均衡机制的转换发生变化。而且,中国经济波动特征的演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一、经济波动的启因: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需求 如果说经济波动是膨胀和衰退相互转化的怪圈,那么,这一怪圈的启动往往是以经济膨胀为开端,经济衰退是经济膨胀的延续,而经济膨胀则是经济衰退的必然结果。作为处于经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启动经济阶段性波动的原由在于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需要。从商品市场角度研究经济增长,固然是指收入的增长,简单的动态模型: Y[,0]=C[,0]+I[,0]+G[,0]→Y[,1]=C[,1]+I[,1]+G[,1] 这反映了由一个低水平的均衡状态向一个高水平的均衡状态的发展过程,其中,Y[,1]=Y[,0]+△Y。那么,△Y是如何形成的呢?Harrod-Domar模型研究了这一问题。Harrod模型和Domar模型的基本公式分别是: Y′=(s/v)和I′=s·σ 其中:Y′为收入增长率,s为储蓄率,v为投资—收入增量比率,I′为投资增长率,σ为资本生产率。Harrod模型中的1/v=△Y/I,而Domar模型的σ=△Y/I=1/v。可见,Domar模型中的投资增长率等同于Harrod模型中的收入增长率。按照Harrod-Domar模型,要实现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Y′[,W],需要有合意的储蓄率Sd和合意的投资—收入增量比率v[,r]。而资源约束下的短缺经济往往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其在经济起步阶段,为了满足高速度发展经济的需要,必须有一个高的预期经济增长率Y′[,W];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投资—收入增量比率v[,r]在短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能否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取决于是否有与高经济增长率相匹配的高储蓄率Sd。而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低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低收入则消费倾向高,储蓄率相对较低。并且,由于收入水平偏低,为维持正常生活需要的必需品消费在消费总额中所占比重很高,通过压缩消费来提高储蓄的空间就很小了。就这一意义而言,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起飞的约束条件应该是储蓄资源。 经济高速增长要受到储蓄资源不足的约束,并非意味着发展中国家无从实现经济起飞。Domar模型中的投资增长率等同于Harrod模型中的收入增长率的原理,表明了储蓄毕竟仅是投资的资金来源,高经济增长率的实现还取决于实际投资的增长。诚然,就宏观角度分析,实现经济均衡的基本条件是维持投资与储蓄的基本平衡。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储蓄与投资又往往反映为相互独立的行为:储蓄表现为积累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源的行为,投资则表现为使用所积累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源的行为。储蓄与投资相互独立,使得储蓄与投资并不一定相均衡,既可能出现剩余储蓄,也可以实现超储蓄投资。若是投资小于储蓄,则沉淀产品和剩余购买力同时并存;若投资大于储蓄,则商品市场存在超额需求。 在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决策体制下,政府在高速度发展经济理念的驱动下,可以实施扩张政策、通过财政与信用两条渠道、以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实现超储蓄投资;受政府高速发展经济政策的引导和商品市场超额需求的影响,资本生产率σ上升,拉动了其他经济主体的投资需求。从而,形成了投资大于储蓄(I>S)的局面,在有限的储蓄资源约束下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财政、信用的扩张,意味着通过财政、信用渠道创造出社会购买力,而所形成的这部分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并没有相对应的商品供给。根据瓦尔拉斯定律,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意味着商品市场的超额需求。在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国民储蓄量不足以满足高速度发展的投资需求,消费品生产能力也不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因而本身就潜伏着通货膨胀的危险。一旦政府使用强制性储蓄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度增长,货币市场的超额供给形成了对商品市场的超额需求,推动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上涨,使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转化为现实的通货膨胀危机。由此可见,在资源约束下通过强制性储蓄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度增长,往往伴随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 然而,经济衰退又是经济膨胀的延续。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其目标是增加本国居民的福利,而不仅仅是增加产出。如果经济增长的结果不能给人民群众增加福利,则与政府调控经济的宗旨相悖。当经济膨胀到超越了人民群众承受能力的程度时,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安定,经济管理当局往往会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通过财政、信用渠道以抑制货币市场供给的紧缩政策一旦被实施,固然表现为社会资金的普遍紧缺。然而,在通过强制性储蓄以扩张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下,社会资金中用于投资部分所占比重较高,加之经济起飞时期低收入水平下的消费刚性,使得紧缩投资成为紧缩政策的主要措施,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特别是基础工业以及为其提供产品的产业成为了紧缩政策的主要对象。因为这些部门的产品主要是投资品,一旦紧缩投资,对产成品的需求锐减,这些部门的产品就大量积压。投资品生产部门的产品不能全部实现,其为产品生产所消耗的价值得不到充分补偿、实物得不到充分替换,从而使已形成的经济起飞时期以投资品生产为重点的部门结构成为了比例失调的部门结构。经济部门的比例失调,会引致结构性的产品过剩危机。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生产部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必然反映为市场行为、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因此,结构性产品过剩危机通过市场传导形成连锁反应,使国民经济陷于衰退的困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