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次加息意义重大 2004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作出提高存贷款利息率的决定。这次加息,幅度虽然不大(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各提高0.27个百分点),但意义重大。 首先,加息表明政府终于开始启动最重要的经济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利率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也是最灵敏最有效的调节手段。我国不少经济学家都担心,今年以来政府较多地运用行政手段调控过热的经济,不但副作用大,且很难长效,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现在启动利率杠杆,标志政府开始重视经济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 在争议中国应不应采取加息来实现宏观调控时,反对的经济学家(比如经济日报曾发表一篇长篇采访)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企业对利率变化反应不灵敏;中国的银行体系不健全,受行政干预较多。这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我们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已是比较独立的市场主体,不会对利率变化无动于衷。特别是,我们已决心不断完善新体制,朝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方向努力。因此,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主要采取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是理所当然的,而利率是公认最主要的经济手段。如果这个手段都不用,谈不上主要采用市场经济通用的调控方法,即经济方法。 其次,加息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近几个月,国际上有人以中国原油需求大幅增长为由,大肆哄抬国际市场油价,一度升至55美元一桶。中国一加息,油价大幅下降,因为大家看到,中国加息意味着经济转向稳定,不再盲目追求超高速发展,从而降低了人们对中国原油需求的预期。本来,中国从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四月份以来已采取许多措施,对经济降温并且取得成效,但是,一般外国人包括商人,对中国的一系列行政手段不理解,或者不认这一套。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信经济手段而不信行政手段,如同中国许多官员只信行政手段而不信经济手段一样。这次加息,外国人马上就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稳健,并很快作出反映,油价大跌。可以想像,如果我们早两个月加息,原油价格很难高升至55美元以上,也许能使我国节约数以亿美元计的购买原油的外汇,因为今年我国每月进口原油约1000万吨。这次加息产生那么大的国际影响,是我们许多经济学家都没有料到的。这也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了。我们研究问题要适应这种变化,正如四中全会《决定》说的,要有世界眼光。看来这一条是越来越重要了。 二、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 这是目前经济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考虑这个问题首先要研究我国是否要结束负利率状态,如果是,就意味着要进入加息周期,因为现在的一年期存款利率远未达到通胀水平,还差近200个基本点(即2个百分点),而我国目前提高利率只能是小幅度(估计每次不会超过50个基本点,即0.5%)进行,所以要经历一段时间(估计至少一年)。 中国是否进入加息周期,最主要的是看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是否已经克服,物价上涨率能否较快回落。 反对加息的经济学家前一段一个重要理由是今年进入四季度以后物价涨幅将显著回落,有的甚至估计要回落至3%以下。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估计过于乐观。我个人估计今年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仍将上涨4%左右,全国全年涨幅也是4%左右。明年的物价涨幅能否回落至3%,很难说,即使回落至3%,那么要走出负利率至少也要提高存款利率近100个基本点(即1%)。更何况在正常情况下,实际利率应为正数2%或再高一点。 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目前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主要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高一点(超过9%这个界线),固定资产投资速度还是过快(1—9月为27.7%),煤油电运还那么紧张。这种状况,决定着我国还是要实施以紧缩为主要标志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而决定着这次加息不会是一次性行动,而将进入一个加息期。 当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考虑加息不能只看国内因素,还要看国际因素,特别是美国。如果美元利率继续提高,如象格林斯潘设想的那样,逐步提到4%,那就为我国进一步提高利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形势很可能按此设想发展。但也要想到,如果美元利率到2%不再提高,或一段期间不再提高,就会制约我国进一步提高利率。因为如果我国较大幅度提高利率,扩大与美元的利差,就可能刺激美元热钱进来套利。何况目前国际上一般还估计人民币会升值。所以,我国继续提高利率要密切关注美元利率的变动,可能还是要分好几步,每一步小幅度提高。 三、关于物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从6月份起,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已达5%,6月为5%,7、8月为5.3%,9月为5.2%,已经到了需引起关注的时候了。IMF曾提出考虑技术进步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以内仍为通缩,超过1%为通胀。欧盟规定2%通胀率为控制底线。国家发改委控制线为4%(同比)和1%(月环比),因为大体3%-5%是一个界线,到3%—5%有些政策至少利息政策就要调整。 国家发改委发言人说,第四季度价格会回落(指涨幅回落),有可能,问题是,对回落期望不能过高。9月份上涨5.2%,翘尾巴占2.6%,新涨价占2.6%,所以第四季度,看来难以降到3%以下,因为光是新涨价因素到9月份已达2.6%个百分点。加上少量去年有翘尾巴因素,特别是今后还有新涨价因素。所以,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的目标很难实现,我个人估计在4%左右甚至4%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