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电影在美国现今已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是与汽车业、钢铁业同等重要的经济部门。从电影产生之初,电影业在美国就是建立在赚钱的目的上的。难怪美国著名记者伯尔吉斯说:电影常常被人看作是一种幻觉艺术,而其本身的确存在着一些幻觉。它是一种工业,一个极受欢迎的行业。从许多方面来说,它又是一座工厂,有决策机构和装配线。尽管这条装配线生产出的影片很可能在形状和尺寸等方面都不规范,但同其他行业一样,电影工业也存在着财政问题。[1](P331)这就是指的赚钱问题。 由于好莱坞对美国电影的贡献,“好莱坞”就成了美国电影的另一同义词。它有时甚至代表了美国电影生产的全部,并且常常代表了整个洛杉矶的电影界。工业化生产往往产生大批量的标准化系列产品,好莱坞也不例外。为了吸引观众,好莱坞通过生产不同档次的影片以满足不同的人群需要。从二三十年代起,好莱坞就开始按照影片场面的豪华与铺张程度分成不同等级的影片,最豪华的称为巨片、甲级片,其次的相对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则称为乙级片等。就如同普通商品市场上,高中低档商品并存,总有某一档次商品的市场份额最大一样。好莱坞电影作为大众艺术,自然就以中、低档收入阶层为主。电影分级制度能让好莱坞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题材,满足各个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群的需求。这就应了中国的一句俗语:薄利多销。钱是照样要不少赚的。 商业化运作模式是好莱坞的得意之作。在商业化运作的计划中,制片厂老板处于一个核心地位。作为出资人,他们有权决定即将开拍的影片将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是迎合市场口味的商业片,还是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而拍的艺术片。一般来说,在商业与艺术不可协调时,他们会选择前者。制片厂作为一个企业,目的就是为了赢利。作为企业经营者,老板们根本不敢随意下赌注(如果把投资某一部影片看作是一次赌博的话)。每次数千万美元的赌注(1992年每部影片的平均成本为2700万美元,近年来,又有大幅上升)让这些老板们不敢存有丝毫侥幸心理,只能循规蹈矩地投资拍摄预计会有良好市场表现的商业片,而拒绝任何可能的创新。即使是那些曾有过艺术追求的电影人,当了制片公司老板后,面对巨大的资产保值增值压力,也只能屈从于商业化要求。例如,当制片人伯尼·布里尔斯当了一家制片公司的老板后,拍了一部题为《杰克逊行动》的警匪片。对此,他坦言,作为艺术家,他鄙视这部影片,但作为老板,他喜欢它,因为它能嫌钱。 好莱坞商业化运作的外在表现就是其高超的包装和宣传术。经常性包装和宣传的对象当然是明星。好莱坞发行了大量影迷杂志,分发大量明星照;也制造、散布一些有关明星的轶事、趣闻,总之,是要让明星们永远停留在影迷的视野内,并诱发影迷对他们的痴迷。而每一部影片要推出时的宣传,好莱坞更是不遗余力。这种宣传通常在影片发行之前就已经启动,目的是引起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好奇与企盼。同时,也用来影响评论界的评论(评论实际上早已成了好莱坞商业宣传的一部分,而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影片宣传往往使用广告(包括好莱坞多姿多彩的海报)作为手段,这是一个最易于控制的宣传媒体。同时宣传的内容又往往是影片中的超级明星。 好莱坞商业化运作还以电影为先导,推出大量相关商品,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迪斯尼公司。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与唐老鸭动画片在获得成功后,立即跟随着许多带有标志的小玩具、饰物之类,主题游乐园(如各处迪斯尼乐园)更是其商业化运作的大手笔,收入颇丰。随着制片公司经营的多元化,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往往在一部影片获得商业的成功之后,相关商品就铺天盖地而来:录像带、影碟、原声大碟、畅销书、海报、T恤等等,直到把影片辛苦营造出来的商业价值榨尽为止,也算是物尽其用吧! 二 由于这样的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的运作方式,所以好莱坞电影基本定位在文化产业这样一个品位之上,它是作为大众化艺术而被人们所接受的。在他们看来,只要可以掏出公众的票子,影片就是好影片。于是所有的制作人就把迎合观众的心理作为他们拍摄电影作品的唯一追求,在内容上大下功夫。在题材的选择上,他们主要把精力投注到为人所关注的领域内。 让观众沉浸在快乐、幻想、婚姻爱情之中。只要是能发笑的故事,只要是能发笑的人物,只要是能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中,那么无论是怎样的内容和方式,好莱坞都要用来拿到电影的制作当中。米老鼠、唐老鸭系列的卖点之一就是制造出了大师级的笑话。《猫和老鼠》、《小鬼当家》也都是这样的作品。让观众从头笑到了尾,当然也为电影制作的老板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入。 有多少人为未能探明无尽的未知,未能解开无数的不解之谜而抱恨终生。而一向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美国人,显然更精于此道,好莱坞银幕自然也少不了这些东西的。从美国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到英国拍摄的《2001漫游太空》,开启了银幕上的宇航时代,人们开始来用影片探索未知的外太空。这世界上已经消失了太多的物种,好奇的人们总是希望能够见到这些已不存在了的东西,于是《侏罗纪公园》就得以问世。幻想能让人消极避世,也可让人奋起向前。只要观众还有幻想,好莱坞也就不会停止制造新的幻想。因为这样在观众们得到享受的同时,好莱坞当然也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作为梦幻工厂,好莱坞自然也为人们预备了形形色色的浪漫故事。影片《活生生的毕加索》就让世人看到了这位艺术大师的爱情生活。他能同时爱上几个不同的女人,他不计后果地与每一个他所爱的女人一起描绘爱的画卷。经典爱情流传了数百年,罗密欧与朱丽叶也被搬到了20世纪,续写他们之间的浪漫。而《人鬼情未了》刚刚结束,《泰坦尼克号》就又来了。主人公杰克的遗言“答应我,活下去”不知让多少女士感动不已。这也叫各取所需吧。好莱坞的老板们不断结构出动人的故事从而取得了丰厚的金钱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