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度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一如既往地传达了新年度电视剧发展的精神,其中胡占凡副总局长指出的两项年度工作重点引起了业界人士的会后讨论和广泛关注,一是关于“走出去”工程——要“发挥电视剧文化外交工作中的作用”;二是加大对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扶持力度。在制定电视剧走出去工作的近期计划时还特别指出应侧重的题材是“表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从道德、伦理、亲情等角度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的和反映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谊题材及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等”,并且要“把加强现实题材剧目创作和落实中央领导对影视作品走出去指示结合起来”。(注:《在2005年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的讲话》,胡占凡。)这些都是在鼓励我国电视剧能走出国门的不只是历史题材,还应有现实题材等多样性题材。其实让更多的国产电视剧走出国门的呼声和愿望在业界和理论界已经不是存在一天两天了,这一次终于从政府层面正式将之摆在了年度工作重点中,甚至将文化产品“走出去”工程提到了“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整个外交工作大局之中”的战略高度,无疑将给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及其走出国门注入一剂强心剂。 曾几何时,人们为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样的国产电视剧在海外热销欢欣鼓舞,而随着十几年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人们又很快发现只有少数极优秀的历史题材剧才能在海外获得青睐,大量的现实题材剧,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从道德、伦理、亲情等角度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新气象的”和“反映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谊题材及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其实都与海外市场无缘。这种情况不得不让人们对我们的国产电视剧本身进行反思——是我们的题材和角度不够丰富,让人觉得单一而乏味?不会。看2004年题材规划表一目了然:从革命历史题材、宫廷题材、一般现实题材、农村题材、儿童题材、部队军旅题材到涉案题材、武侠题材等等应有尽有,即便没有都拍,也至少反映了我们的国产电视剧题材的丰富性。胡占凡副总局长在讲话中谈到了政府分析出来的原因:一是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二是管理部门、制作机构和创作人员外宣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三是海外推广工作着力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其中第一点“政府主导作用不够显著”带有政府检讨性质,让大家看到了政府抓这项工作的诚意,但反过来说,如果以上三点都做好了,我们的国产电视剧就一定能顺顺当当地“走出去”吗?我看不尽然,这还需要所有的电视剧从业者反思自己或者说检讨一下自己的作品,也就是本文想讨论的“中国精品电视剧应具备什么样的艺术品格”的问题。 我们从两个维度来考查“精品电视剧艺术品格”的问题,首先是从题材选取的维度考量,其次是从剧作本体或者说是从编、导、演、摄等艺术创作的维度来考查。 先看题材选择层面。在电视剧的题材规划和播出上,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强调“引导”的作用,而某些创作者一听“引导”就反感,认为一“引导”就出不了好作品、就违背艺术创作的规律,其实心平气和地反思就会发现,近年政府的“引导”工作还是颇有实效而且十分必要的。从近年的电视剧创作情况看,各类题材都有优秀代表作品,如都市生活题材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镜子》、《浪漫的事》等,像放大镜一样放大展示了处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城市居民的市井心态、传统道德与新理念的矛盾冲击;《当家的女人》展现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家妇女的新面貌,以及《五月槐花香》在海内外的热播等,这些不同题材的电视剧首先是创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挖掘出来的好作品,才得到了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界的充分肯定,它们与那些一味满足视听的感官需求、追求血腥案件的展示、津津有味于黑幕的揭露的作品形成鲜明对照,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所谓“涉案剧热”等会更长久地占据宝贵的黄金时间,成为全民性的收视主流。感官刺激的满足是人的天性弱点,如果没有政府及时有益的“引导”,就会使更多的受众被强奸了视听而不自知,无形中就是助长了没有意义的“热”,也很可能使一些优秀剧目因处于所谓的市场竞争劣势而得不到黄金时段的播出保证,导致电视剧作品整体价值的缺失。当然政府的引导方式也有一个管理艺术的问题,粗制滥造、一味追求血腥、不顾社会效果只重商业效益的作品固然可恼,但是我们的政策措施是“挤杀”、“逼缴”,还是正面引导大家“涉案剧也应有自身的艺术品格”、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从而既减少由于行政手段对市场的干涉造成的经济损失,又“引导”得让人心悦诚服、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也是值得思考的。 在题材选择问题上,早在抗战时期,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就做过精辟的论述,他在《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一文中批评了五种弊病,第一是“侦探故事”,“文学作品之成为文学作品,在能写出具体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刻的情致。它不但要能满足理智,尤其要感动心灵。这是一般侦探故事所缺乏的……”(注:《谈文学》第20页,朱光潜。);其次是“色情的描写”;第三是“黑幕的描写”,“描写黑幕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令我们对于人生朝深一层看,也朝高一层看。我们不但不感受实际悲惨情境所应引起的颓丧与苦闷,而且反能感发兴起,对人生起一种虔敬。……如果只有黑幕而没有艺术,它所赖以打动读者的就是那一点强烈的刺激。”;第四是风花雪月的滥调;第五是口号教条。在新中国已经走到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今天,我们仍然发现一些历史的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的电视剧中许多所谓的“涉案剧”不是仍然在犯“一般侦探故事所缺乏的”毛病吗?我们的电视剧对“黑幕的描写”不是很多还停留在“赖以打动读者的就是那一点强烈的刺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