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赢得伟大胜利至今整整60周年了。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一次空前的民族大觉醒。时间的流逝没有冲刷掉历史的记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拍摄的一系列抗日战争题材电影从多方面反映了这场战争,并形成若干电影主题,让中华儿女永远记住那交混着残暴和屈辱、愤怒和斗争、牺牲和胜利的历史的回响。 同仇敌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即“……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共同构建了一切含有进步意义的战争影片的叙事基调和情感基调。在新中国拍摄的抗日战争题材影片中,对中国人民各地各阶层抗战和与国际友人共同抗战的壮举做了多侧面反映,爱国主义主旋律是这些影片的魂魄所在。诸如《中华女儿》、《赵一曼》、《平原游击队》、《冲破黎明前的黑暗》、《狼牙山五壮士》、《铁道游击队》、《椰林曲》、《回民支队》、《金玉姬》、《粮食》、《51号兵站》、《地雷战》、《地道战》、《苦菜花》、《望日莲》、《密令截击》、《破袭战》、《血战台儿庄》、《烈火金刚》、《铁血群英》、《敌后武工队》、《浴血太行》、《红棉袄,红棉裤》、《国歌》等等影片,都在赞颂血雨腥风中坚持反侵略的英雄,各种英雄形象显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取向的一致性和延续性,在银幕上涌动着不可欺辱的民族情感和深厚爱国情怀。 新时期以来,随着电影艺术家历史眼光的开阔和艺术概括力的增强,抗日题材影片的视角亦在变化和深入,愈加丰富的抗战影片歌赞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魂。从《西安事变》中我们看到,张学良、杨虎城不顾蒋介石的军事高压、更不惜官禄利诱,敢踏莫测之深渊,发动西安事变,扣留“领袖”,逼蒋抗日,惟其爱国情深!国民党军队爱国将士抗战历史也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影片的组成部分。《血战台儿庄》(广西电影制片厂1987年摄制)将这种国难当头之际迸发的爱国情怀表现到极致,这部影片充溢着同仇敌忾的抗战激情,张自忠将军捐弃前嫌,驰援危急中的庞炳恂集团,川军王铭章师在受到一些战区一再冷落后,最终却仍能以破旧的武器同数倍于己的日寇死拼到底,无不是中华民族最高尚的情感——深厚的爱国主义之心使然。作为80年代中后期创作的战争题材影片,《血战台儿庄》在艺术上也有不同以往的新的追求,特别注重在传统的叙述段落中发挥影象表意的功能,注重影象造型,也注重声音造型,注重创造审美意象,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影片结尾的造型更成为全片情感的高潮和升华:镜头缓缓横摇,全景展现:牺牲了的中国官兵尸体层层叠叠,许多是和鬼子扭打在一起,一直堆到城墙下面,使人耳边很自然响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的心声。在抗战胜利50周年纪念日,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大型影片《七·七事变》,片中中国驻军金大中营与侵华日军一木清直大队在丰台街头的对峙,直到中国军队毫无畏惧地从挑衅日军面前走过的情景,旅长何基沣率本部官兵始终直面敌寇,以倒退步伐撤出卢沟桥的悲壮一幕,以及爱国军民奋勇抗战的感人画面,为中华民族之魂呐喊,表明民族尊严从来不可辱。 一些影片也正是在各种情节设置中,在各种激烈的情感矛盾中凸现人们的爱国情感。影片《马贼的妻子》(八一电影制片厂1988年摄制)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30年代东北长白山地区,北风镇学校的女教师秦玉竹遭到镇长曹士林的强奸,事后她要她的未婚夫——抗日义勇军长白支队队长曲文汉为她报仇。曲文汉带人攻打曹家大院时,曹却打出抗日义勇军北风支队的旗号,曲文汉在抗日的目标下忍辱负重,命令撤兵,并在对日战斗中与曹共同行动。性格倔强的秦玉竹必欲报仇,终以此目的做了土匪“草上飞”的押寨夫人。曲文汉闻知痛苦难当,但他仍以大局为重,主动找“草上飞”聚集抗日力量。最后,“草上飞”不听曲文汉的劝阻,被内奸引入日军埋伏地,当曲文汉赶到时,队伍已经被歼灭,曲文汉也遭内奸枪击而死。影片表现了曲文汉为代表的抗联战士以大局为重的胸怀,其情感矛盾表现极具冲击力。90年代以来,一些影片对“民间抗战”给予更多的关注。影片《关东大侠》里的绿林好汉关云天、《血性山谷》里一开始不情愿给八路军带路的陕北汉子、《红盖头》里的乡绅高凤山、高金豹父子都不是共产党人,也不是军队官兵,是因为在日寇铁蹄践踏下,民族血性的迸发,最终成为民族抗战英雄。 80年代初中期,中国第五代导演以一批战争题材影片崛起。他们继续电影语言探索,追求影象造型的独特性,更重视战争主题的探索,追求意蕴性空间。影片《一个和八个》(广西电影制片厂1985年摄制)打开了抗日战争电影的又一个新层面。影片内容相当独特和富有首创:一个——八路军某部指导员王金遭奸细诬陷与八个(6名土匪、一名投毒犯、一名奸细)关在一起。他的正直忠勇的人品最终感动了除投毒犯和奸细外的6个,他们一起投身于同日寇的血战。或许,这种对非正规军的表现在世界战争电影中算不上新颖,但对突破我们抗日战争电影的传统格局、扩大表现视野有积极意义。影片中的王金是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出现的,他在土匪们身上“感召”出的是什么呢?是江湖匪气后面的民族血性,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性蕴涵的不可摧毁。 在中国人民进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不断有国际友人参加,形成跨越疆域的战争合作。影片《白求恩大夫》(海燕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1964年联合摄制)就曾经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这类战争题材影片之一。1938年,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著名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远渡重洋,来到硝烟弥漫的中国晋察冀边区,创建了军区模范医院。他精心医治八路军伤员,把自己的血输给受重伤的八路军徐连长,他也从八路军将士身上受到感染和教育。他以严肃勤谨的工作态度和朴素的生活作风,以置个人生死于度外的精神写下一个国际主义战士赤诚高尚的一页。毛泽东著文《纪念白求恩》说:“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座右铭。80年代以来出现了更多跨越疆域的抗战影片。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颇富意蕴的影片《雷北利号沉没在印度洋》。1943年,英国运输船雷北利号被德军潜艇击沉。船上幸存的20多名中英两国水手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他们抱着参加抗战的强烈欲望,苦战76天,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挣脱了死亡,谱写了一曲不同国家反法西斯水手团结战斗的颂歌。在这个题材中还出现了有惊险动作片特征的影片《国际大营救》(峨嵋电影制片厂1991年摄制)。二战中,美国王牌飞行员罗杰斯上校在中缅边境的一次空战中被日军俘虏,日军出重兵欲将他押往仰光的帝国南方总部,以获取重要情报。为了营救他,美国战略情报局和中国远征军组织了营救行动。行动不断受挫,于是求助于我滇西抗日民族支队。由中国少数民族勇士和美军派出人员共同组成的营救队,在原始热带林和荒漠地区与日军特工队展开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杀,罗杰斯上校得救了,中国少数民族勇士全部牺牲。影片《生死千里》(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民族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表现抗战时期,为解救七千名入缅作战被困英军,国民革命军某部抗日华侨训练营营长黄国雄奉命率车队先行探路,并送情报。在艰险途中,自愿献身的军人中不仅有大批南洋华侨机工,还有新加坡、印度、日本、朝鲜等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