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相比,电视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它的跨地域的大面积传播和即时性。由于最早的接收器只有3英寸见方,所以,电视自一开始起就是运用不同镜头的衔接来进行叙事,对中景或近景的拍摄相当普遍,这也说明电视生产中现场直播是它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所谓及时性、纪实性的特点。电视新闻、电视专访、脱口秀、现场直播的文艺节目和体育比赛等,都使电视显现为一种具有即时功能的传真媒介,这样,也便于它同观众进行直接对话,而至可以随时修正它的节目编排,或干脆改版重新制作。当然,今天的电视功能早已越出了它最初即时传送时的单一范畴和含义,除了可以即时传真外,它已变得越来越电影化。电视剧、肥皂剧的大量连播,丰富了电视的艺术创作,也为人们创造了更多鲜活的审美对象和审美形式,则更不用说为电视度身定制的电视电影,其实就是电影的另一种形式。为此,它与观众间的接受关系也随之而变得越来越多样和复杂。 一、作为文化产业的电视与观众的接受视点 电视的组织机制,就大的分类而言,至少可以包括国家或政府经营的电视、公共事业体制的电视和商业电视三大类,前两类电视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它们各有其强大的经济后盾为支撑。国家或政府经营的电视无疑隶属于国家的宣传阵地,它要传达国家政权、国家意志的声音,维护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形象。公共电视通常也要收取一定的电视收视费,但在意识形态方面显得较为灵活、自由和多样,播出的节目以服务性、知识性为主,而其中新闻节目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传统的英国广播公司、日本放送协会等等。但商业电视顾名思义,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它以经济利益为先导,靠电视广告来获取高额利润,也可采取直接收费的方式,加密后专门为某一类观众所享受。如是,不仅在电视广告市场上会出现买卖双方的交易,而且所播出的节目也是商业色彩极浓。通常人们所说的纯消费性、娱乐性节目,就属这一类。在西方,一些纯粹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也完全可能出现在商业电视的专门频道中。 然而,发展至今,电视的商业化倾向已越来越影响到各类电视机构,由于电视制作的投入很大,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被引进,电视的产业化也必然与商业化成为合谋,即使是传统的国家电视台、公共电视网也不得不考虑它们的商业回报和观众收视率的实际情况。因此,全球性的商业化策略已成了各种电视网、电视台、制作公司必须首选的重要产业方略。简言之,电视文化的产业化说到底是收视率之战,是广告收入之争,而在它的背后,则是强大的经济、先进的技术力量和能掌握最新技能的富有创意的人才的支撑。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要控制成本,也就是需尽量做到相对低成本地制作,这样才能保证有利可图;又不能因过于受成本制约,而至放弃了许多发展的机遇和诱人的栏目,因为,“电视业的产品并非节目,乃是观众”。否则,成本降低了,观众却流失了,反而得不偿失。这也就是所谓“成本”自身的矛盾。 在电视制作中,最基本的设备和系统是产业化的基础,如,至少要有多台摄像机,多套摄像机控制器、监视器,要有切换台、多台录像机、发射机及传播线路,用以回放、录制文字或图像的数字化磁带录像机,可以产生文字和艺术图像的发生器,以及整个编辑系统。在音频方面,至少要有音频控制台、音频监控器,输出声音信号的传输线路。这些设备还需要经常性保养、维修乃至更换,而仅仅是摄像的镜头就有各种型号和类别的成百种之多,更何况还有演播室、照明设备和技术等等。而非线性编辑是用计算机完成,并以数字形式得以存储的,特技和三维动画的制作则需要更多的专业条件和专门技巧。而所有这些设备、技术和人员的配备都是为了节目的精彩,为了能吸引观众的视线,获得接受者的好评和广告商的信赖。 收视率与节目的影响力是维系电视台生死存亡,能否产业化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集中财力、物力、人力资源,“媒体融合”,即组成新一轮的电视网络,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如美国的三大广播公司ABC、CBS、NBC除了拥有自己直属的电视台外,还各自拥有附属电视台两百多家。如今,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与迅速重建跨国集团,已成了国际广播电视业的一种不断变化着的竞争趋势。往往大公司集影、视、广播、娱乐、出版和后续产业为一体,形成规模化的文化产业,通过各种渠道打入消费市场。如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传媒公司时代华纳、迪斯尼、新闻集团、贝塔斯曼、维亚康姆等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今天收购或兼并随处可见,竞争首先表现于“谁能做得更大”。当然,新世纪以来国内的媒体也已开始组建各自的“航母”,对各种媒体进行调整、合并,也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产业化”不能只锁定在国内,跨国经营也并非西方国家的专利,别人可以走进来,我们也理应走出去,只有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一流的跨国媒体,才算真正建立起了能远渡大洋的“航空母舰”。 中国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有其独具东方韵味的无穷魅力,一旦在电视上加以精心打造和下功夫输出,则必定在海外会引起格外关注,近几年来,中国的文化产品也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努力,如民乐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蹈在欧美和东南亚的成功出演,上海与悉尼共同举办的音乐会,巴黎举行的“中国文化周”都是极有说服力的见证。中国的优秀电视剧如能用心包装肯定也能走出国门,而且不仅仅是《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即使是拍近代史,是反映当下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情景、生存状态的情感戏,也会打动国外的观众,而且远不仅仅只是东南亚。如果能抓好电视媒介这一已经摆在我们面前的机遇,则不仅中国的电视审美文化会出现一个飞跃,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