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和八个》工作照,“第五代”电影从广西起步。左起:何群、张军钊、肖风、张艺谋 图片摘自《北京电影学院故事—第五代电影前史》 (倪震 著) 1982有好本子就可以独立拍片子 1982年4月,北京电影学院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毕业生临近毕业,分配成了一个大难题。 长影、北影、上影等几个老电影制片厂,人员饱和,粥少僧多,一些小厂接收能力又有限。电影学院的党委书记亲自到湖南、广西做工作,希望潇湘厂和广西厂能够接收几个毕业生。 时任广西电影制片厂艺术副厂长的邓凡平说:“我们是意外,又喜出望外,以前广西厂从没有电影学院直接分来的学生。” 广西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8年,几度上马下马更换厂名。1978年,国务院批准广西厂成为故事片厂,同年上任的厂长韦必达就将扩大故事片的生产当作了主要任务。 “我们正苦于没有人手啊。这下好了,电影学院送‘货’上门了。”邓凡平说。 韦必达、邓凡平商量后,决定接收13个毕业生。具体按四个摄制组建制:4个导演、4个摄影、4个美工,再加一个录音。韦必达跑到了北京,和电影学院要人才。电影学院答复说,太好了,一定满足你们的需要。 两全其美的事情,在具体确定人选时起了波澜:没有人愿意到偏僻的广西去。 张艺谋一直想回西安电影制片厂,可当年西影只有一个名额,轮不到他。退而求其次,他又想联系潇湘厂。 张军钊在后来回忆“第五代”崛起的一次座谈中也说:“学院在征求毕业生意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报名去广西。” 田壮壮听说分到广西的名单里有张艺谋,赶忙找任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的母亲于蓝,让她打报告要指标把张艺谋弄到儿影。 这时,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周伟老师和身为广西人的摄影系主任韦彰都做了不少的思想工作,广西厂惟一可以打出的牌是,不必像那些大厂,规定应届毕业生要跟班当助手七八年,只要时机成熟,他们就可以独立拍片。 这边好不容易按下了葫芦,广西那边又浮起了瓢。 对于此次大规模要电影学院的毕业生,广西厂忘了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分配名单到了广西,自治区计委以为是正常的毕业分配,因此犯了难。13个电影学院的毕业生怎么安排啊?只有东塞一个,西塞一个,有一个还被分到了土特产公司。 分配方案回到电影学院办公室,一下子炸了锅。本来就对分配到广西别别扭扭的毕业生,这下铁了心:打死也不去广西。 1982年8月,毫不知情的邓凡平到北京参加全国电影厂文学厂长会议,还兴冲冲地谈着广西厂扩大故事片生产的宏大构想。主持会议的电影局的处长不客气地说:“老邓,算了,还是别要人了,你们就是这么对待人才的吗?”等到一头雾水的邓凡平弄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急得接下来的会议都没参加,就赶忙联系约见电影学院的毕业生。 这时,13个人已经跑得只剩下了4个:导演系的张军钊,摄影系的张艺谋、肖风,美工系的何群。 “一些小厂在要人的时候,谈的都是自己厂的优点,我反其道而行之,上来就和他们讲广西厂的缺点。”为了这最后的四个人不跑掉,邓凡平很费了番脑筋。邓凡平概括的广西厂的缺点包括气候炎热、交通不便、设备落后、职工年轻缺乏经验。“但广西厂是真心要人才,不信你们去问你们的大师兄郭宝昌,毕业分配这事纯粹是个误会。要说广西厂的优点只有一条,那就是不必执行电影界的少林寺规则,不必从扫地的沙弥干起。短则半年长则一年,你们就可以独立拍片。你们都是北方人,吃不惯大米,让食堂给你们做面食。”看到几个人情绪有所好转,邓凡平趁热打铁,当场允诺了五个条件:一、有好本子就可以独立拍片;二、去了每人马上分配一室住房;三、配偶如果愿意去,广西厂负责安排工作;四、到了广西厂合则留,不合随时可走人;五、户口愿迁就迁。 邓凡平的一番话起了一点作用。四个人议论说:广西条件那么差,到广西厂那绝对是被下放了,但广西厂的领导还真是挺诚恳。 电影学院的老师又帮着做了不少工作,最后四个人打定主意:要去一起去,如果广西厂领导的承诺能兑现,四个人拧成一团,小厂未必不能成大事。 1982年9月,四个人陆续到广西电影制片厂报到,一出火车站,迎接他们的除了南国炎热的天气,还有广西厂厂长韦必达的火热笑脸。 他们也见到了大师兄、电影学院64届毕业生郭宝昌。郭宝昌安慰他们说:“别委屈,放宽心,等机会让你们几个早一天独立干。” 四人安顿了下来,也许是邓凡平缺点讲得太多优点几乎没讲,他们发现,广西厂并不像想的那么糟糕透顶。张军钊说:“没想到了来了之后发现,优点还真不少。” 厂长韦必达挨个找他们谈话交心,“我支持你们独立拍片,但毕竟刚到广西,一切还都不熟悉,先下到下面剧组去,当半年一年的副手。”张军钊、何群下到了《港湾不平静》剧组,张艺谋下到了《白杨树下》剧组,肖风下到了《杜鹃声声》剧组。 但他们一直没忘邓凡平给他们的第一条承诺;有好本子就可以独立拍片。四个人一直到处找本子,张艺谋回忆说:“其实,《一个和八个》这剧本不是我们选择的。当时,我们很清楚,当时的年代和我们的处境是不能自己挑选剧本的。如果我们真是自己找剧本的话,领导也不一定会相信我们。那样的结果一定是翻来覆去地修改剧本,这样做没有什么意思。这一点我们很清楚。所以,我们都在私底下打听,领导现在最喜欢哪个剧本,哪个剧本可以通过,我们就拍哪一个。”还真被他们打听到了,有一个张子良、王吉成根据郭小川同名叙事长诗联合改编的剧本《一个和八个》,领导很喜欢,已经通过了,而且,没有人拍。他们就跑到文学编辑慈明和那里把本子借了出来,哥儿几个一读就喜欢上了,特别兴奋,开始偷偷地做前期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