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公认1895年11月28日为电影诞生日。而电影进入中国,并不比电影诞生日晚很多。大 概在1896年后就有外商在中国放映电影。中国的电影摄影是伴随着中国电影的出现而开 始的。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还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电影摄影教育,只是一个作坊式的 师傅带徒弟,口传心授的状态。很多电影摄影师都是照相馆的技师。在此不能不谈到一 个人物——任庆泰(1850—1932年)。 任庆泰(据丰泰照相馆原伙计刘仲明说为任景丰)早年在日本谋生时,就在一家照相馆 当杂役。他对照相有兴趣,就借机偷艺,学了照相技术。回国后在北京琉璃厂开了一家 起名为“丰泰”的照相馆。当电影兴起时,他又对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为此在前门 外大栅栏开了一家“大观楼电影园”。这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专门放映电影的电影院,所 放影片主要来源为欧洲和美国,片源极为不充足。为补充片源,任庆泰跃跃欲试,打算 自己拍片。一次难得的良机是1905年,一位法国人来华拍纪录片。他们委托丰泰照相馆 协助后期制作。任庆泰觉得这是圆他电影梦的好机会,于是不但接受法国人委托的后期 加工,而且提出派人现场协助。他选定本馆照相师刘仲伦去参加拍摄。刘仲伦出于专业 好奇心,仔细观察摄影师的拍摄动作,对比电影拍摄和照相的不同。在拍摄中,他不断 向摄影师提问,细心观察,偷偷学艺。在参加实际拍摄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电影并 非深不可测,电影有许多方面和照相是相同的,但也有许多本质不同。照相只要按一下 快门就能拍一张;电影需连续拍摄,需摇手柄;照相拍出的结果是静止的图片,电影拍 出的结果是连续不断的运动影像。 后来,任庆泰还派刘仲明到东交民巷德国人开的专卖照相器材的祁罗浮洋行去买机器 。一切准备就绪,中国第一部影片就在1905年夏秋之交开机。拍摄基本是照搬西方模式 ,因陋就简。利用日光,露天拍摄。他们断断续续拍了两天,拍下了《定军山》里的“ 请缨”、“舞刀”和“交锋”三个片断。 《定军山》是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刘仲伦是我国电影摄影界的拓荒者,是摄 影第一代先锋。 电影摄影涉及光、电、化等多种学科,机器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非一般人能 胜任,而最初的摄影多兼打光、洗印乃至剪接等等。所以,一家公司开张,一个不可缺 少的人物,就是摄影师。 早期,我国摄影师出道多是无师自通,并一专多能。导演程步高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 人,关于摄影专业,他做过这样具体的描述:“要做摄影师,无师传授,只好悉心研究 ,下一番苦功了——把摄影机拆了装,装了再拆。熟悉机件结构,了解机件功能,进一 步装片拍摄。所拍胶片,自冲自洗,无师自通,全靠研究。早期摄影师找不到老师,只 好自学苦钻,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懂,胶片会拍,还要会冲。当时人手缺,内行少, 一脚踢,都要学。”就这样,我国摄影师逐渐熟悉、驾驭了摄影技术、技巧,且不断壮 大队伍。 早期中国许多影片都是由外侨任摄影师拍摄的。中国人作为摄影师独立拍摄故事片始 于1913年,而且在香港。在第一部全由中国人自己独立拍摄的影片《庄子试妻》中,罗 永祥就成了拍摄故事片的中国第一位摄影师。 影片导演黎民伟是名副其实的全才电影人,他能编、善导、会演、精通摄影,并且是 精明的电影事业家。黎民伟从事电影摄影虽未拜师就读,也并不是无师自通,而是花了 很大工夫,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当时的摄影技巧。北伐开始,他就和罗永祥扛着笨重的机 器,在战火纷飞中拍摄了攻打惠州城的镜头。此外,为了表现北伐战争宏伟场面,黎民 伟还把摄影机搬到国民革命军创建不久的空军飞机上,冒着生命危险,从空中拍摄了鸟 瞰战场的镜头,开创了中国空中摄影的先河。为了表彰黎民伟对国民革命的贡献,孙中 山先生亲笔书写“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赠给黎民伟。孙中山先生逝世后,这四个大字 镌刻在南京中山陵墓的正门上。 如果从大陆看,全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故事片,当属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1919年拍 摄的两本短剧《两难》,导演任彭年,摄影廖恩寿。廖恩寿本是商务印书馆电影部的一 位技术人员。在拍此片之前,他已拍数部戏曲短片。但在电影草创时期,掌握简陋摄影 机和简单摄影技巧,仍是一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最早的摄影机是木壳的,胶片运转不是 通过现在的电机传动,而是靠摄影师用手摇动,摇出的速度为一秒钟16格(这是当时世 界各国通用的,放映也是一秒钟16格,这是能保证影像质量的最佳频率),拍摄时,速 度自始至终要准、要匀。真正做到这点,谈何容易。而实际上,摄影拍摄频率是否准确 ,首先影响曝光是否正确。摇慢了,底片曝光过火;摇快了,则曝光不足。其次,拍摄 频率是否准确影响对象运动状态的再现。摇快了,对象动作变慢;摇慢了,动作变快。 因此,那时手摇格数准确与否,不仅决定银幕视觉效果、影片技术质量,而且是衡量一 位摄影师专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廖恩寿经历的,正是中国电影从无到有、从戏曲纪录到故事短片、从短片到长片的历 史转变时期,也是电影技术最原始时期。他以非常人之毅力征服原始的、变数极大的电 影摄影技术。随着电影技术条件的改进,他能敏锐地发现电影摄影的表现可能性,开掘 它的表现效果,创造出许多令当时人十分震惊的特技镜头。 随着拍摄实践的增加,我国电影摄影逐渐有了很大变化,从第一代摄影师无师自通到 师傅带徒弟,从简单掌握摄影技术到熟练运用技巧,从戏剧演出简单依靠影像纪录到用 银幕视觉形象阐述戏剧内容;摄影手段功能运用也从影像复制功能、表层纪实功能向表 意纪实、再现功能过渡,甚至有了运用表现功能的苗头。如果说,前一段摄影师主要精 力是花在如何熟练掌握摄影技巧、运用技巧,那么,现阶段则是广泛利用技巧,并大力 开掘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