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8日是前苏联杰出的电影艺术家、电影理论家、电影教育家谢尔盖·格拉西莫夫逝世20周年的纪念日。谨撰此文作为纪念。 格拉西莫夫的电影生涯从1924年做演员开始,那时他18岁,曾在著名默片《新巴比伦》中扮演过一个记者。1930年起他担任导演,第一部影片是与谢·巴尔捷涅夫合拍的《 22种幸福》。 他引起人们注意的影片是《七勇士》(1936),表现了青年地质勘探队员们不畏难险的崇高品德,影片的主人公们最后无一生还。格拉西莫夫在这部影片中初露一个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的端倪。 他关心青年人的命运,好几部影片都是表现年轻的建设者和战斗者的,如《共青城》( 1938)、《教师》(1939)。《教师》是第一部较全面展现出格拉西莫夫电影艺术家才能 的影片,它在细致刻画主人公性格的同时,也表现了农村的风土人情。 格拉西莫夫的令世人瞩目并令中国观众难忘的影片是根据法捷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上、下集影片《青年近卫军》(1948)。片中进行英勇的地下斗争的共青团员们都是由格拉西莫夫的学生扮演的。格拉西莫夫不仅表现了作为主人公们共性的英勇精神,还表现了他们各个不同的多彩的个性。“法西斯入侵克拉斯诺顿”这段情节是用一个镜头连续拍下来的,当时这在电影语言的运用上是个创新。《青年近卫军》是前苏联现实主义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作品。 格拉西莫夫不仅擅长拍摄现实题材,也精于改编俄罗斯和前苏联的经典文学作品。他于1941年成功地把诗人莱蒙托夫的《假面舞会》搬上了银幕。将这部富有哲理性和浪漫主义的悲剧表现到了极致,他触摸到了这位伟大俄罗斯诗人的不安的灵魂。主人公是由格拉西莫夫自己扮演的。 1957—1958年格拉西莫夫把肖洛霍夫的巨著《静静的顿河》拍成了三集故事片。主人公们的形象与读者看小说时的想像是吻合的,但这部电影史诗不是小说的翻版,格拉西 莫夫在银幕上表现了时代的严峻的真实性和残酷性,并倾注了他自己对祖国的爱,表达 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思考,对革命和国内战争的看法。故事片《静静的顿河》被认为是前 苏联电影艺术的瑰宝。 上个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西方影坛上掀起“新浪潮电影”的同时,前苏联银幕上也出现了一批如《雁南飞》、《士兵之歌》、《伊凡的童年》等创新之作。当时,已功成名就的格拉西莫夫也不安于现状,他敢于突破自己,在影片的题材内容和电影语言的运用上都进行了新的探索。 格拉西莫夫拍摄了以“要热爱人”为总主题的四部曲:《人与兽》(1962)、《记者》(1967)、《湖畔》(1970)、《要热爱人》(1973)。这四部影片都是两集片,都是表现60年代的人的生存状态的,主人公都是知识分子。在这些影片中,格拉西莫夫让人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同时代人命运的关注。 《人与兽》采用“公路片”的形式。影片中,有两个时空,主人公沿途所见的现实与他叙述中的现实交替地展现。格拉西莫夫大胆地表现了主人公巴甫洛夫在卫国战争期间被俘后因害怕得不到信任而不敢回国,在国外受尽多年屈辱的经历。最后他鼓起勇气回国,但亲属却由于怕受牵连而不敢与他相认。巴甫洛夫的不敢回国与亲属的不敢相认都是受性格中的怯懦所驱使。格拉西莫夫谴责了这种怯懦,认为这是人性中要不得的。 《记者》把一个记者的视野从调查一桩国内的专写告密信的卑微小事拓展到了世界政坛——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影片通过记者的采访见闻表现了涉及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 《湖畔》则第一次在前苏联的银幕上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问题。影片主人公在贝加尔湖畔建立大型造纸联合企业的同时,还致力于净化污水,保护了环境及大自然的美。 《要热爱人》表现一个建筑师对北方的建设者的关怀,为了使建设者们“乐业”,先得让他们“安居”。这位建筑师为了替建设者们建造舒适的住所,费尽心机,历尽周折。 格拉西莫夫的很多影片都在国内和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重要奖项。他拍摄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是他自编自导的,他写的电影文学剧本中的叙事元素与未来影片中的视觉形象非常吻合。而且,演员出身的格拉西莫夫还在自己的很多影片中扮演了角色,有的还是主角。他的妻子塔·玛卡洛娃几乎在他所有的影片中都扮演了角色,还常常饰主角。 除拍摄了近30部故事片外,在卫国战争年代,格拉西莫夫还拍摄了不少战地纪录片。1949年秋季,他和作家法捷耶夫来中国拍摄了大型彩色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 作为电影教育家,格拉西莫夫和他的妻子塔·玛卡洛娃在前苏联电影学院有两个教研室:导演教研室和表演教研室。几十年来,他们为前苏联影坛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导演和演员,其中的佼佼者有谢·邦达尔丘克(《战争与和平》的导演和主演)、列夫·库 里让诺夫(《我住的那所房子》的导演)、柳·古尔钦柯(《两个人的车站》的女主演)等 。 格拉西莫夫于1985年11月28日去世后不久,前苏联的电影学院改名为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格拉西莫夫对前苏联的电影理论也有卓越的贡献,曾出版了近10部理论专著,如《论电影艺术》(1960)、《电影导演的培养》(1978)、《要热爱人》(1985)等。 格拉西莫夫的最后一部影片是他于1984年拍摄的《列夫·托尔斯泰》。片中,托尔斯泰所关心的问题——“人类未来的美好生活”也是格拉西莫夫所关注的,托尔斯泰为这 一理想未能在他生前实现而感到焦虑不安和痛苦,同样地,格拉西莫夫也为此而困惑, 心情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