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高等职业院校急剧增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建设和发展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专业建设。因为专业建设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实力和投资效益,是保障人才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性环节;同时,还关系到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关系到高职教育与整个教育体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因此,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对科学发展观的掌握、运用及发挥程度的体现,是高职院校一项紧迫性的工作。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大都没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而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求发展,就必须加强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这是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建高职院校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对一个国家或区域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应包括数量建设、质量建设及空间建设(区域内的分布)。对每一所学校来说,一是要做到与国家、区域内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上的数量与空间发展相协调;二是要加强质量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开发、专业设置、创办特色专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体系建设及专业评估等。本文试就当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探讨。 一、大力进行专业调整与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实科教育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实科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是伴随工业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伴随其发展而发展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而,一般性地进行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并不难,可以以普通高等专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为参考;而且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办学基础,或是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或是由其他高等学校(如职工大学、普通高等专科学校等)改办而就。难的是如何根据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进行相应的专业调整和专业开发,这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工作上的首要问题。 (一)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专业开发 发展高职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相应地,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促使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需要不断研究和不断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教育的发展能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要想使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是前提条件。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就必须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和专业开发。当然,这种调整与开发,必须适应全面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适应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要求;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经济中期阶段向后期阶段快速发展的过渡时期,并且还伴随着一定成份的知识经济。纵观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其工业经济的发展依托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作为智力支持。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较复杂,虽是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但同时还存在一定规模的农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这一经济结构的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专业结构的特性。这要求所设置的专业结构涵盖面要广,从大的方面来说,既要为适应工业经济的发展而设置专业,又要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而设置专业。比如为适应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开设的专业就是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我们不能只重视开设那些高新技术的专业,而忽视传统产业的专业。近年来,许多学校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一味地去追求办热门专业,如信息技术类专业。这样不仅农业类专业的学生在减少,而且机械加工类、机电类专业的学生也在减少。这种专业结构的失调,对经济发展极为不利,这从劳动力市场就可得到体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结构的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是一个不断调整的动态结构,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调整,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引起工种和岗位的变化而及时开发新的专业。如信息工程、超市管理、物流管理、涉外文秘、房地产营销等专业都是近几年开发的。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的调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规格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职教育必须不断地对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结构进行调整,并开发相关新的课程。 近几年来,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对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改变了过去专业过窄的弊端,强调宽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知识结构。这是这些年来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 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过程中,不能忽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人文教育。随着社会文明水准的不断提高,职业岗位和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日益加深,社会与企业倡导的文化现象、道德思想、法律与制度等构成的文化内容,体现在具体的职业要求之中。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助于提高就业的竞争力。二是增强职业化意识。有人指出,职业化的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以“人本相宜”为追求优化人们的职业资质,二是以“创造绩效”为主导开发人们的职业意识,三是以“适应市场”为基点修养人们的职业道德。职业化意识,既是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具体体现,也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