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发展战略策划领域,国际上经常使用SWOT分析方法。所谓SWOT,是英文单词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和Threat(威胁)四个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优势是指能使一个组织体系获得战略优先并进行有效竞争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某些强大的内部因素或特征;劣势是指给组织体系带来的不利并导致其难以实现目标的消极因素和内部的不可能性;机会是那些不断地帮助组织体系实现或超越自身目标的外部因素或状况;威胁是对组织体系经营状况不利并导致组织体系无法实现目标的外部因素,是影响其当前地位或其所希望的未来地位的主要障碍。进行SWOT分析,就是要在分析一个组织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所处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优势、挖掘机会,利用优势、克服威胁,捕捉机会以克服劣势,紧急处理那些将加剧恶化劣势的威胁的思路,寻求组织体系发展的整体战略或过程战略,确立组织体系发展的基本框架。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使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着变化,职业教育体系自身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密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自身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组织体系。本文拟利用SWOT分析方法来分析探讨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理清思路,提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并列举近几年来一些地方探索采用相关方面战略的成功案例。 一、职业教育自身的“优势” (一)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办学规模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形成。根据《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所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国初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为72.4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1255万人,比1980年增长4.5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高职招生数近200万人,占整个高等院校招生数的52%,在校生数为479万人,占整个高等院校在校生数的43%;在学历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职业院校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2003年仅中等职业学校就培训了558万人次;其它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6678万人次。 (二)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一批骨干学校 各级政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淡化部门隶属和学校类型界限,加大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整合教育资源,加强骨干示范性职业学校,使职业教育在规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从1998年到2003年,中等职业学校数由22174所减少到14787所,同时校均规模有明显提高,由1998年的600人提高到2003年的849人,这个成果主要应该归功于职业学校布局结构的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据估计,全国已建成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000~4000所,具有较好办学资源的骨干示范性学校在校生占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40%~50%。 (三)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新的比较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 根据2000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等职业学校共有470多个指导性专业方向,覆盖我国全部一、二、三产业,52%的专业方向是近年来新设立的。2002年,教育部确定和公布了数控技术应用等20个专业的176个专业点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首批示范专业(点);各地也开展了示范性专业的建设工作。一般说来,示范性专业具有良好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实践教学条件,专业教学改革得到深化,能够更迅速地反映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要,探索和总结专业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专业教学整体水平,增强专业的吸引力,在全国或区域范围内发挥比较广泛的示范作用。通过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共开发82个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编写和出版了1000种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和100多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形成了新的比较完善的专业教学资源。 (四)不断借鉴国际经验,增强自身发展能力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系统不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开拓视野,积极借鉴国际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如德国“双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国“BTEC”、澳大利来“TAFE”等,在国内一些职业学校得到试验和推广。最近几年,相当多的学校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考察和进修。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项目教学”、“关键能力”等理念或模式,逐步在我国职业教育系统中发挥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能力的增强。 二、职业教育自身的“劣势” (一)管理体制不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统筹乏力 1998年机构改革后,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按层次实施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由高等教育部门管理,中等及以下职业教育由职业教育部门管理,地方也基本上采用了这一管理体制。一些行业和地方反映,这种按层次管理的体制,不利于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不利于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这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职和高职在培养目标与规格上交叉、雷同,中职、高职专业和课程重复设置,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很难形成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另外,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问题上,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保障部门也存在对职业教育的多头管理、统筹乏力的问题,造成现有资源难以充分利用,不能形成整体优势,办学效益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