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高职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曾提出卓越学府四要素,即:理念、人员(师资)、设施和网络。笔者就从这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德国职教经验谈谈打造中国高职品牌的几点体会和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探索。 一、理念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由两类高等教育机构实施,一是高等专科学院(Fachhochschule),一是职业学院(Akademie)。高等专科学院是德国高职教育的主体。职业学院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德国“双元制”技工教育(第一级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种高等职业教育。无论是哪类德国高职院校,其强调的核心是“能力本位”,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和跨专业的“关键能力”。 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体现在五个结合上,即:“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经济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相结合”。围绕德国的职教理念,结合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18年办学实践,介绍三种教学理念。 1.“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 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自动化在借鉴德国高等专科学院和职业学院(Akademi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办学的条件,采取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它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专长教学、毕业设计与专业实习四个层面;基础学习和主体学习两个阶段。在整个三年教学过程内,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模块不断线。我们称之为“四层两段一贯穿”的课程结构体系。 2.“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上述独具特色的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再将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教学体系相互平行,融合交叉,核心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交叉点和教学重点。
相互平行,是指两套体系的教学计划相互平行,课程流程相互平行;相互融合,是指课程知识内容与技术、技能培养相互融合,理论和实践教学场所相互融合;相互交叉,是指两套体系的功能相互交叉,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的落脚点相互交叉。 3.“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高职的每个专业都应该明确若干个“专业核心技术”,整体教学过程都应为其服务。 “核心技术一体化”教学模式包括两个一体化,即“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和“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它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核心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将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以课堂与实验(实训)室、实习车间、生产车间四点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强调理论与实践两个教学体系的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纵向上前后衔接、横向上相互沟通。 (1)核心技术课程设置一体化
在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尝试构建了“可编程控制技术”、“驱动技术”、“传感技术”三个核心技术。为了突出对高职学生在这三种反映工业自动化技术最具代表性和先进性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其构建了针对这三种核心技术的课程设置一体化。如图是“可编程控制技术”这个核心技术。 (2)核心技术教学环境一体化
专为该专业核心技术之一的可编程序控制技术(PLC),主干课程服务的有两个可编程序控制技术实训室,其中配置了德西门子S5和S7全系列PLC机和部分日本欧姆龙、德国AEG公司的PLC机;而在电气安装实训室、气动、液压实训室等七个教学场所分别有各种PLC机在不同场合下的应用。在每个实验室和实训室都有一种主要技术单元,同时,还其它技术单元出现,宾主相拥,多次重复,但角度不同,强调的应用领域和水平不同。
二、人员(师资) 中国职教师资的培养只能说是起步和探索;高职师资的培养只能说尚在规划和试点。今日高职教育发展势头之猛,与高职院校师资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匮乏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高职院校在师资培养上应该如何来做呢? 1.高职院校师资培养的“四入手” (1)从“双师型”要求入手 对高职师资而言,必须是讲师与工程师的复合,既能进行专业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验、实训指导。这在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基本要求。但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袭用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两大系列,虽然多次研讨,至今仍未能改变这一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