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F4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GDB-1130(2004)03-0103-09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认识上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循环经济是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措施。 一、循环经济是对经济运动本质属性的回归 (一)循环运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本质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是有规律的。在客观的物质世界中,所有生命的有机体(包括从微生物到人),都是依靠其自身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运动来维持和发展生命的。与此同时,它们又同大自然的无机界进行能量转移与物质交换,不断地按一定规律重复着从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生长、发育到腐生生物分解灭亡再还原为无机物的转化和循环活动。由此形成一个个生态小系统进而组成大自然中的生态系统网络。可见,物质循环运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的一个共同的现象。 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同样存在着循环运动的这种普通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维持和延续,一天都不能停止消费,也就一天不能停止生产。生产和消费就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再生产的循环过程。而人类要获取生活和生产资料,就必然同自然界发生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反复进行人类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交换与循环运动:获取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还原。这样,循环运动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以及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运动规律。 可见,循环运动反映了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实质内容,是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本质属性。 (二)循环经济是对经济运动本质属性的回归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及其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运动属于循环运动,然而人类社会对其认识却并非一步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总结的人类的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追根溯源,在远古时期,人类的祖先依靠简陋的工具从自然界获取有限的衣、食,维持生计,他们返还给自然界的也是有限的、可以被分解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被自然界吸收,又转化成可供人类衣、食的物品,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人类在这种无意识的情况下保持着与自然界的良性循环。 但是,作为后继者,近、现代的人类已经不再满足于祖先的生存方式,欲望不断膨胀。特别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不断发明创造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技术体系,从自然界更大规模、更高效率地索取物质资源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和制造,生产更多的工业消费品。并且在使用过后把它们再大量地抛回自然界。不幸的是,人类还给自然界的这些物质,有很多是有害的,不能被自然界所吸收并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资源,反而成为生态垃圾。那时,人类还未认识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运动属于循环运动,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循环链是断裂的。其后果是,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重大约束。上世纪中期,世界发生的令人震惊的八大污染事件等,使一部分人开始认识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原本就存在的循环运动。开始认识到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就要求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污染和破坏,回归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向循环运动的本质属性。 二、我国循环经济尚处于超前性理念层次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物质和能量梯次、闭环流动型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它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回归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循环运动的本质属性,按照物质循环运动的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整个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首先,循环经济是全新的发展模式。是人类对难以为继的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是人类认识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与传统经济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从物质流向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见图2.1)是一个从资源到废弃物的线形开环系统。而循环经济模式(见图2.2)则克服了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割裂的弊端,要求将经济系统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强调构筑“经济食物链”和修复循环链,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和产生废物的各个环节循环利用资源,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无害化及再生,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等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图2.1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
图2.2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其次,循环经济是全新的技术范式。相对于传统经济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而言,循环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是低开发→高利用→低排放。具体讲就是:用尽量少的物质投入量来达到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目的;延长和拓宽生产技术链,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行处理,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要求产品和包装能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对生产和生活用过的废旧产品全面回收,可重复利用的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这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弃物排放;对生产企业无法处理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的废弃物集中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