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已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快速发展。2002年,全国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总计达到3.1879亿人,比1950年增长了9.9倍,而同期世界平均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只增长了3.6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人口素质,为我国社会各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对推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我国教育投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义务教育投入不足 我国在1994年确定“普及九年业务教育”的政策之后,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小学和初中教育的普及有很大提高,但与实际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2002年,全国共有小学在校生11150.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8.6%,比2000年的99.1%下降0.5个百分点;小学学生五年巩固率为98.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7.0%。全国初中在校生达到6687.43万人(其中职业初中83.37万人),毛入学率达到90%,毕业生升学率为58.3%。2002年,全国有160.4万(占1.4%)学龄儿童不能进入小学,有70.1万(占3.0%)小学生进不了初中,有794.0万(占41.7%)初中毕业生进不了高级中学。 校舍和设施的不足使普通初中大班额现象连续几年呈现增长加剧态势。据教育部的统计,2002年全国普通初中班数共有116.51万个,其中56—65人的大班32.21万个,比上年增加0.74万个,占总班数的27.65%;超大班(66人以上)27.24万个,比上年增加2.69万个,占总班数的23.38%。 义务教育普及率低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小学辍学人数较多,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西部地区的小学保留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义务教育未完成的现象突出。 2.各类教育投资差距明显 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分别占全国教育经费支出的26.3%、17.5%和49.8%,把全国教育经费支出分成事业性经费和基建支出两部分,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和义务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占比分别为23.7%、17.2%和52.4%;基建支出分别占全国教育基建支出的47.5%、20.3%和27.8%,显而易见,在全部教育基建支出中,高等教育基建投资占了大头。在三类基本教育形式中,中等教育的基建投资占全部教育基建投资的比例高于其事业费所占比例3.1个百分点,两个比例相对均衡;而高等教育的基建投资占全部教育基建投资的比例高于其事业费所占比例23.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的事业费占全部教育事业费的比例高于其基建投资所占比例24.4个百分点。 2000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数和学生数分别占全国的75.8%。和87.1%,因此,义务教育的事业费占全部教育事业费的比例较高是正常的。但是,不正常的是:占全国教师及学生数绝大多数的义务教育部门,所获得的基建投入却不到全部教育基建投资的28%,基础义务教育投入与其所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而与此相对,只占全国教师数8.5%和学生数3.3%的高等教育却拥有了全国近一半的教育基建投资。 从教学设施和条件的合理配备要求上看,较高层次教育的生均经费和投资的数量应该高于较低层次的教育。与世界各国相比,目前我国的高层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高出比例过大,说明我们在投入上过于偏重高层次的教育,而对处于普及地位的义务教育过于忽视。这种教育资金投入和使用中的不平衡导致有限的公共部门资金不能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使得相当一部分地区及人群的接受基础义务教育的权力得不到保障。 3.地区间的教育投入差距过大 我国教育经费(资金)分配的不平衡也体现在各地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之间。2000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注: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西部地区包括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国的比例,以及相对于学生数的各地区教育投入强度。无论是教育经费总支出,还是事业性经费和基建支出,东部地区占全国的比例都是最高的,55%—60%的教育资金投向了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比例不及东部地区的一半,西部地区比例只有东部地区的1/4—1/3。三类地区教育基建投资之间的差距要大于事业性经费支出的差距,表明教育固定资产投资更大程度上向东部集中。东部地区相对于学生数的相对教育投入强度大于1,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教育投入强度大致相等,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2。 这种不平衡是造成各地区之间以及区域内部不同地方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北京、上海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左右。而贵州初中毛入学率只有52%左右,西藏更不到20%。2000年,北京、上海小学生均固定资产全国最高,达到3900元和3341元,而贵州最低,只有649元。北京、上海中学生均固定资产分别为6989元和7992元,而贵州只有1243元。在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等发达省市,小学及中学生均危房面积低于0.02平方米,而重庆、西藏、青海等省区却在0.5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