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和德国是中产阶级队伍相当庞大的国家 1、瑞典的中产阶级 瑞典王国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624公里,从1397年起是受丹麦控制的卡尔马联盟成员,1523年重获独立,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宣布中立,1950年5月9日同我国建交。瑞典是最早实行社会福利、全民医疗的国家,但近几年却因国家支出过多而出现危机。瑞典是世界上按人口比例接受难民最多的国家之一,瑞典人对外国人非常友好,在瑞典合法居住5年以上的外国人可以成为瑞典公民,条件是在居留期间没有犯过严重的罪行。瑞典王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保持中立,因此并未受战火损伤,这是瑞典的鲜明个性。这种中庸之道的文化个性与其中产阶级队伍的形成不无关系,目前瑞典中产阶级的比重占55%,主观认同率高达80%,是世界上中产阶级队伍最庞大的国家之一。 在瑞典,由于工资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高,家里只要有一人正式就业(拥有全日制工作)就可以达到中产阶级的水平。由于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合理,瑞典没有很穷的人,也没有很富的人。瑞典人均收入水平很高,但是没有多少世界级富豪,至于街上偶尔有乞讨者,大多是吸毒成瘾者。瑞典之所以平均,得益于高税收高福利,平均收入者要交所得税31%,大公司的经理则要交60—70%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达到85%。瑞典雇主税的税率是33%,这也是支撑瑞典福利水平的重要财源。 2、德国的中产阶级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实力为欧洲魁首。德国34%的就业人员从事出口行业的工作。政府奉行整顿国家财政,减少预算赤字,进行税制改革,刺激个人投资,进一步实行非国有化,减少国家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政策,使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调整经济结构,中小企业众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繁荣。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其中中产阶级大约占50%(主观认同率为75%),富人占10%,穷人40%。 给我们的启示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蓝图的提出让理论界耳目一新,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社会如何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由此,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很有必要,特别是通过对瑞典和德国中产阶级的调研,我们对中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以下几点新的认识: 1、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内的相对水平,不是国际的相对水平和绝对水平。国内一部分社会精英群体在这个认识上有明显的误解,有人一提中国中等收入水准,就照抄美国中产阶级的标准。也有人人为应该使用世界银行使用的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这些都是时空错乱的结果。中等收入是一个结构性指标,这是出发点,描述中等收入可以使用对应的绝对指标,但是一定要符合国情。 2、基尼系数一日不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一日难提高。与此同时,中国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农村人口占61%的情况下实现共同富裕,是难以想象的。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到90年代末为0.458。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这一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因此,中国必须在缩小基尼系数的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3、中等收入群体主要不是看消费水平,也主要不是看财产的多少,而是看可持续的收入能力。比如德国的中产阶级其贷款规模可以是其收入2.5倍,许多财产不拥有完全产权,只拥有有限的不完整产权,这样和拥有完全产权的财产就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尽管消费信贷是建立在一定信用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消费信贷有放宽的比例,而且国外允许个人破产,所以在消费和财产的分析比较时需要慎重。 4、虽然中等收入群体结果表现为收入水平,但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决定因素在于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国外中产阶级的形成是基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企业内部,通过管理垄断,技术的垄断,技能的垄断和知识的垄断,向传统资本垄断者索取超额的剩余价值的长期过程。俗语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中产阶级的真正力量所在。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现任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目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现阶段存在物质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比例失衡的现象,这将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物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二者投资的比例,中国是12∶1,韩国是8∶1,美国是3∶1,我国对人进行投资的支出,远远低于各国平均数。人力资本是决定中国财富状况的最终决定因素,如果中国能够提高人的受教育程度,使他们能够使用21世纪的新科技,中国的潜力就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