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特点 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标志性的特点:一个是从经济总量和人均量看;另一个是从经济增长率看。 (一)从经济总量和人均量看。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3600亿元,经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七年的努力,到1985年达到10000亿元的水平;又经过五年努力,到1990年达到20000亿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每年不断提高,达到30000亿元、40000亿元、50000亿元、……、直到100000亿元的水平;2003年,又达到了110000亿元的规模(见图1)。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3年我国经济总量(GDP)居世界第七位。居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中国、加拿大、西班牙和墨西哥。 图1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978-2003年)
从我国人均GDP看,20世纪80年代初一直到1987年,始终停留在300美元以下(见图2)。1984年,我国人均GDP是297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在这一年,邓小平同志两次讲话提出:“现在中国还很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三百美元。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人均达到八百美元。八百美元对经济发达国家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中国来说,这是雄心壮志。”(1984年5月29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7页。) 图2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1-2003年)
“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这是1979年12月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来访时我同他首次谈到的。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页。)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努力,到200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856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实现了小平同志改革开放之初的伟大战略构想。到2003年,我国人均GDP又突破了1000美元,达到1090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跨上了一个重要台阶。 世界银行在每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把各个国家和地区分成低收入、中等收入、高收入三类,中等收入又分成下中等、上中等。按世界银行的汇率计算方法,198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在54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当年,我国人均GNP为330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1999年,人均GNP在756美元以上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当年,我国人均GNP为780美元,开始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在当年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名第140位。虽然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整个世界行列里还是较落后的,我们未来的发展路程还很长。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台阶,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主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这可能是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随之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使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一个经济、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消耗的资源也随之增加,资源约束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摩擦就可能加剧。因此,在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这个台阶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发展前景:一种是,抓住机遇,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逐步走向现代化;另一种是,如果处理不好上述矛盾,经济就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停滞不前,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如很多拉美国家就是这样。 综合上述,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它显示出两个含义:一是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长期趋势,即我国经济仍可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9%的增长。从现在到20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可以保持一个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至于经济增长速度多快为宜,可以进一步探索。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要求每年保持7.2%的增长速度。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二是要特别注重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防止出现经济越发展反而社会矛盾越加突出的局面。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二)从经济增长率看。 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达9.1%。回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情况,1990年,经济增长率正好处于一个低谷期,为3.8%(见图3);经过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10余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处于一个调整期。1991年经济增长率回升到9.2%,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在这种态势下,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但由于当时我国改革开放才十来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没有根本转型,原有体制下的投资饥渴、急于求成、层层片面追求高速度等弊端还没有被克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很快冲出10%,达到14.2%的高峰,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给全线紧张,金融秩序混乱,明显出现了经济过热。1993年上半年,过热态势继续延续。1993年年中,中央当机立断,果断地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软着陆”调控措施,出台了整顿金融秩序、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等16条措施。经过四年的努力,到1996年,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均回落到10%以内。经济增长率从1993年的13.5%,经过1994年的12.6%、1995年的10.5%,回落到1996年的9.6%,平均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幅度回落。随着经济增长率的回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也从1994年的21.7%高峰,回落到1996年的6.1%。“软着陆”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