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更加清楚地告诉人们,继承和发扬人类文明成果,对于现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类文明成果不仅体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而最终必然要体现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全方位地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努力借鉴世界各国管理国家的有益经验,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类文明成果,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实现民主政治建设国际化的需要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向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它一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应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努力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积极成果的体现。精神文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领域、文化建设,即社会的文化、知识、智能状况,人们在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方面的素养和达到的水平,也包括与此有关的物质设施、机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另一方面,是指思想道德领域的建设。即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人们的世界观、信念、理想、觉悟、情操以及组织性和纪律性等方面的状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力进行的,是由精神文明本身的特征决定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精神文明,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不可分割的继承关系。资本主义时代,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空前密切,每一个民族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物质成果也是一样),不仅是本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成果,而且是以人类共同创造的历史文化成果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更应该建立在人类文明的全部积极成果基础之上。列宁就曾明确地说过:“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如果认为这样,那完全是胡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方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合乎规律的发展”、“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所创造的文化,只有对这种文化加以改造,才能建成无产阶级文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总结了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加以提炼和上升,才发展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的。正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那些知识的坚固基础,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依据对资本主义所作的最确切、最慎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领会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才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的结论。历史的经验也表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重大精神产品的出现,大都在吸收、消化、综合前人或者同代人精神成果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完善、发展和提高而创造出来的。社会生产力越发展,人类的知识越提高,各个民族的交往越密切,各种知识积累的深度和广度便越大,精神财富的生产和创造源泉便越丰富,其发展速度也就越迅速。科学、艺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门知识的发展历史,都证明了这一道理。因此,邓小平认为,只有把人类文明的全部积极成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厚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够较好较快地发展。他说,要把世界上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我们的起点,这样发展就快了,一个不善于吸收别人先进成果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民主政治建设开放性的具体化 精神文明建设的对外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社会风尚等方面的对外开放,还包括科技、教育、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对外开放;不仅包括其“软件”即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中属于精神领域内容的对外开放,还包括其“硬件”即精神文明的物质设施方面的对外开放。 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 其一是思想观念和理论方面要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在思想观念方面,要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左”的僵化的思想观念和教条主义的束缚,如崇尚纯而又纯、“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方面,长期把“不患寡而患不均”、“大锅饭”当作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起生产力标准。破除中国社会几千年形成的自然经济观念,增强全体人民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意识。让西方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具有的时间、效益、市场、民主、法制和科学等观念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产生积极影响。让“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效益是企业第一生命”、“用户就是上帝”等观念成为经营者的信条。使竞争观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观念深入人心。文革前后,由于“左倾”思潮作崇,我们对国外一切理论都持否定态度,一概排斥、拒绝接受。像论述对外开放的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受到批判。实际上,在实行市场经济这一点上,我们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相通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社会化的大生产,在这方面的相同之处则更多。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许多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此外,从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看,人口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国外都有许多先进理论值得我们去探讨、汲取、为我所用。另一方面,通过理论的开放,加强国际性的理论研讨与交流,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自身的理论研究工作,50年代,我们就吃过理论封闭的苦头。我们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消极因素,连它的积极方面也全部否定,忽视了计划生育工作,致使人口问题成了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 其二是文化教育科技领域要对外开放。十年文化大革命实际上大革文化的命,文化教育领域是重灾区,不仅中国传统文化被“革命”,外国文化也被彻底否定。一大批从事外国文学艺术的作家、诗人、教授、画家、音乐家纷纷受到批斗,不少人含冤死去,许多人不得不改行另谋职业,文化上的封闭达到顶峰。教育亦如此,学校停课,学生不读书,造成的严重恶果,至今仍有后遗症。城乡许多40岁左右的人,文化程度不高,农村还有许多文盲。对外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尤其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交流停止了十多年。文化教育的封闭,从反面告诫我们:文化教育必须对外开放,一方,世界上许多先进文化拿来后,可以成为我们的财富,成为我们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通过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和繁荣我们的文化事业。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在为景山学校题词时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认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对外开放。我们必须使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树立国际意识、全球观念,我们的教育事业同国外许多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国外的教育管理、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可以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对外开放以来,中国每年向国外派出留学生,2003年度各类出国的人员总数为11.7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3002人,单位公派5144人,自费的10.93万人。到2003年,我国出国人员总数达70.02人,已回国的达17.28万人,目前仍在国外的52.74万人,其中35.66万人仍在国外进行学习,合作交流学术访问等。每年都有几十个文化教育代表团出国访问、出席100多次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或项目多达657个。还有几十个国家的学术团体来华访问,体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捷报频传。对外开放,科学技术的双向交流也带来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科学技术队伍迅速壮大,在国外学成回国的大批留学生既充实了我国科研的力量,又带来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大量涌现,许多重要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这些双向交流,成为文化科技教育界的信息渠道,有力地促进了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大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