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理论和社会发展观上的又一重要创新。深入认识和全面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对我们在实践中走出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这是我们认识和把握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对此,党的十六大报告做了明确回答:“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内涵极其丰富。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特别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工业化在高起点上迅速发展;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分析和适应市场变化,注重产品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资源消耗低,就是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资源占用与消耗;环境污染少,就是要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人力资源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经济竞争力,妥善处理好工业化过程中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就业的关系,不断增加就业。总之,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充分运用最新科学技术和依靠科技进步的工业化,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化,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工业化,是能够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其本质就是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并不是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工业化,它是一条对传统工业化予以扬弃的道路,即对其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予以保留并推进其发展,而对其不合理的落后的因素则予以坚决的剔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信息等新工业化手段去促进工业化的完全实现;同时,也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努力推进包含信息化等内容在内的新工业化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传统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二重性,是一条传统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结合的复合型的现代化道路。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施路径 从世界范围看,每一国家由于国情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工业化道路也各有特色。英国的工业化道路是以“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载入史册,而且以血腥的殖民掠夺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后发国家,为了加快实现工业化,也以殖民扩张作为实现其工业化的基本方针。在前苏联,斯大林提出,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是从轻工业开始,需要的时间太长,社会主义工业化不能走这样的路,要从重工业开始。结果,苏联、东欧一些国家由于片面强调重工业而导致了严重后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是学习苏联,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此,1956年毛泽东在总结实践和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指出,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认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1958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包括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并举,等等。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遗憾的是,这些方针并没有在实际经济工作中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 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与过去区分从轻工业开始还是从重工业开始是根本不同的。那么,我们“新型工业化道路”究竟怎么走?针对这个问题,十六大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实施“三大战略”创新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战略安排。我们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可以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战略创新,这是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最大不同。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紧紧抓住三大战略创新。 首先是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多数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任务完成之后,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潮流变化推进信息化的。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要同时完成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大力推进信息化的双重发展目标,这就使得我们有机会充分利用全球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带动工业化,促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因此,我们一要大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要占领一些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高点,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尽快使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新的成长链;二要通过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要加快我国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步伐;三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政务、商务和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