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与制度完善的问题 1.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综合反映,是依据国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的。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体系是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而逐步建立发展的。通过对养老保险制度调整范围、制度特征和调控手段的系统分析,特别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实践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和建设发展思路总体讲是基本可行的。但在改革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国家基于解决社会经济领域各种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而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其调控方向和目的就不一定与养老保险制度设计目标完全一致,不一定符合养老保险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平和效率相一致的基本原则,致使养老保险调控性政策阶段性散射效应特征十分明显,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目标设计走向。 2.社会保险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统一性、连贯性和整体性。这种统一性、连贯性和整体性通称为制度的内在属性。政策的阶段性散射效应和制度的内在属性,通常应保持理论对应和制度对称,如果这种对称性失衡,制度设计思路必然呈现出非常规性跳跃式发展趋势。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政策规定的严谨性和对国家财政的自然依附性,跳跃式制度设计趋势就会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全完善。因此,在确立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思路时,应紧紧把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设计走向,力求避免反复调整,保持制度设计思路的连贯性。九十年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思路频繁变化调整的教训充分证实了这个问题。在我国处于转轨变型的关键时期,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发展应该保持清醒和理智的设计思路。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宜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实情的深透分析。提出的科学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社会保障事务的职责;提出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提出将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提出建立健全省级调剂基金,在完善市级统筹基础上,逐步实行省级统筹,条件具备时实行基本养老金的基础部分全国统筹等内容,体现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承续递延的新思路和补充完善的新特点,这正是区别于九十年代跳跃性设计思路的根本特征。这些新的内容既矫正了原制度设计大跨度调整的变维思路,又体现了逐步健全完善新制度框架的务实思想。 二、关于养老保险制度属性与制度规定的问题 4.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直接体现国家宪法精神和社会基本制度特征,必然本质地具备政治、社会、经济三种基本属性,也称制度属性。三种基本属性既可以单独一种属性形式存在并影响和放大养老保险制度特征效应,也可三种属性混合存在互为作用并在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演绎转化过程中决定和制约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三种基本属性即制度属性不以人们的意志和价值取向为判断标准而客观存在。 5.从政治属性看,任何国家的政府,为了维护其基本制度和根本利益,必然运用国家赋予的行政手段和政府管理资源对社会成员进行有效管理。建立保障社会成员老年基本生活的养老保险制度,既是巩固国家政治和社会基本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必然选择。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时期最长并与社会成员根本利益联系最紧密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法律法规通常赋予其重要的法律地位。从某种意义讲,社会成员是从国家养老保险制度与自己利益关系为出发点来判定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基本制度的。因此,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社会成员衡量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基本制度的政治标准。所以,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最能反映国家的政治制度。 6.从社会属性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调控对象是社会成员,建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晚年基本生活。社会成员的晚年基本生活如果得不到有效保障,社会稳定性就会失衡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影响政治社会制度,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在倡导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属性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处于转轨调整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有时表现形式呈现出软对抗特点,甚至局部地区开始出现较为激烈的对峙状态。通过分析近年来国际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的规律特征,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往往是引起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的直接原因。养老保险制度本质地具有社会性特征,具备社会矛盾的前兆性特点。所以,养老保险制度变革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尤其应该引起宏观管理决策层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高度关注。 7.从经济属性看,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纵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横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渗透社会经济生活领域。支撑国家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体系主要是法律政策和基金收付管理两个基石。前者界定调控对象范围,后者规范基金收支运转。特别是基金收支运转,涉及到微观经济领域的资金筹集、资金调度、资金管理、资金拨付、资金发放,涉及到宏观经济领域的资金安排、资金统计、资金调剂、资金检查、资金平衡。既关联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的编制和中长期基金收支趋势分析预测,同时又关联各级财政社会保障预算安排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以及财政专项转移支付等问题。微观经济领域养老保险关系失衡,必然导致宏观经济领域产生“挤出效应”,区域性养老保险政策调控机制失灵,必然导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基金总量无序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