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C0023(2004)01-09-03 站在新世纪的起点上,回首共产党的执政历程,真可谓曲折艰难,历程不凡。不平凡的历程给我们以诸多启示。共产党执政,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执政地位问题,二是如何执政的问题。共产党执政以来,其执政地位不断经受着冲击和挑战,这就使共产党人不能不把注意力集中于解答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理性问题,而对如何执政,即执政方式思考不多,探索不够。所以,居政日久就积弊甚多,简单僵化的执政方式与快速跃进的社会现代化要求出现不适应,从而使党的执政地位遭遇挑战,有的党已丧失执政地位。历史和现实明示,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绝非小事,事关前途命运。 一、中国共产党传统执政方式解析 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和理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民主革命时期。从1927年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到1949年民主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着一定范围的执政实践。从总体上看,这一实践是成功的,而且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由于是初步的和局部的实践,特别是由于当时领导革命的特殊任务和战争环境,我们党对党政关系的一些正确认识,在实践中还未能得到很好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我们党对执政的认识,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凡属政府范围的事由政府颁布”的通知,指出不要再如过去那样有时以中国共产党名义向人民发布行政性质的决定、决议和通知。周恩来在1950年4月和邓小平在党的八大对这一认识都作了阐述。这些认识至今仍具指导意义。但由于建国初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经济上面临千疮百孔烂摊子的困难,以及当时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所以我们快速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历史环境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为主要特征的执政方式的形成。其后在“左”的指导思想日趋强化的情况下,已形成的执政方式得以强化,以至使党组织日趋权力化、行政化。“文化大革命”把这种扭曲的党政关系推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对如何执政有了新的觉醒,积极推进执政方式的改革和完善。但由于积习日久,时至今日,传统执政方式还没有能够从根本上变革。理智地分析传统执政方式得以形成并延续至今难以彻底改变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清醒地看到其主要成因。 (一)是“革命方式”的惯性作用。我们党的执政方式是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形成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对革命成功和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过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因而在大规模群众运动过程中被不断强化,使党的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此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依赖性。这种认同感和依赖性具有强大的惯性和排他性,不仅使过去产生的一些科学的认识和思维难以付诸实践,也使执政方式上日益严重的弊端难以纠正。 (二)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化作用。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基本要求,就是高度集中统一。作为执政基础的计划经济要求,反映在党的政治生活上必然是以党代政的高度集权的执政方式。尽管我国现在已经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为改进党的执政方式奠定了起码的基础条件,但真正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上来,还需要一个艰难复杂的改革过程。只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起来,传统的执政方式才可能发生根本转变。 (三)是传统观念的禁锢作用。传统执政方式强化了的执政思想根深蒂固,传统的执政思想又禁锢着执政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变革党的执政方式的话题是一个无形的禁区,一讲执政,就认为是加强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事务的直接管理;一讲转变执政方式,就担心会削弱党的领导,担心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思想上宁“左”勿右,安分守成。这种传统的执政思想又牢牢禁锢着对执政方式的探索和变革。 (四)是因权得益者的抵触作用。党的执政方式的变革是一场深刻的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势必改变原有的权力和利益关系,触动因权得益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致使过去过分揽权的人感到大权旁落,因而对变革执政方式抱着消极态度以至产生抵触作用,使变革党的执政方式缺乏内在动力,以至阻力重重。 解读传统执政方式及其成因,我们对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党的执政方式必须与经济体制变革相适应,与执政本质相适应,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和前途命运。 二、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势在必行 当人类步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党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及党的中心任务已发生深刻而重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着力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就刻不容缓。 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是世情变化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情势,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潮流势不可挡,文化多元化相互激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世情下,要经受住严峻考验,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有赖于文化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发展又取决于政治文明即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执政党的现代化,而执政方式现代化是执政党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因此,党的执政方式能否适应世情变化和时代发展要求,就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和前途命运。20世纪末,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遭受挫折,失去执政地位。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共同原因,就是执政方式严重背离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即使执政地位具有合理合法性的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方式上垄断权力,默守成规,背离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要求,也导致了执政地位的丧失。前车之覆,应引以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