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试从分析企业产权契约渐进性入手,探索国有独资及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原则和创新模式。 一、企业产权契约的内涵及其本质 (一)产权的内涵 对产权的内涵和本质,中外学者有着不同角度的阐述,南京大学博士后郭金林从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学识,归纳出产权的本质内涵,即产权是一组界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财产权利,它具有五个基本特点:一是产权具有排它性;二是产权具有界定受益受损的功能;三是产权具有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激励功能;四是产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产权关系;五是产权是一种由社会强制实施的权利,是一种比所有权更为广泛的财产权利。产权是与市场经济相应的范畴。其基本属性是可交易性。产权的交易效率关系是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的效率。产权的可交易性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因此,可以说,既然产权是一种可交易的配置资源工具或手段,那么,现代产权的交易制度就构成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而现代产权的交易又往往是通过微观制度的契约关系来完成的。 (二)契约的本质是交易的微观制度 契约是交易当事人之间在自由、平等、公正等原则基础上签订的转让权利的规则。其本质是交易的微观制度。这里应说明的是,契约与一般意义上的制度不完全相同。一般意义上的制度是共同遵守的正式或非正式规则,而作为微观制度的契约总是服从于一定的高于它的制度的制约。契约有更多的私人与自由性质,而一般意义的制度含有更多的公共与强制成分,契约比制度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契约是可以再谈判的,而制度一旦形成,是不允许私人再谈判的,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 (三)产权契约的概念与功能 1、产权契约的定义:所谓产权契约是指产权主体(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之间在产权交易过程中按照自愿、平等和公正等契约原则就产权的界定、调整分配、转让与履行等事项达成的契约关系。可以说,人们在相互交换的活动中所发生的契约关系都体现着或隐含着一种产权交易的契约关系。产权契约按照交易的规则结构不同可以分为市场产权契约和企业产权契约。 2、产权契约的功能: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产权契约概念,还必须研究产权契约功能。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看是契约经济,没有经历契约洗礼的我国社会,必然从产权契约着手构建市场相适应的各项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指一定的法律制度认可的产权关系及其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调节与保护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制度是宏观层次的制度安排。产权契约是微观层次的制度安排。但产权契约的演进(渐进性)可以导致产权制度的变迁和调整。产权契约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配置功能;产权契约是各种市场机制运行的微观交易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对经济资源的配置功能是依据产权契约配置来实现的。契约配置具体产权,配置经济机会,配置基础的经济资源。二是激励和约束功能。产权契约的激励功能主要是通过寻找产权契约的最佳机会,并通过谈判形成产权契约条款来满足经济主体最大化利益。产权契约帮助人们转移产权,形成新的产权关系,实现新的经济机会。当然产权契约可以为人们提供正的激励,也可以为人们提供负激励——约束功能。正如科斯所指出的: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制了企业家的权力范围,只有在限定的范围内,他才能指挥其生产要素。三是产权契约具有降低交易费用的功能。诺斯认为,交易成本就是契约成本。契约选择是降低交易成本或契约成本的重要机制。所谓契约选择就是当事人根据比较交易费用高低作出的选择,从而达到降低费用的目的。 (四)企业产权契约的本质内涵与企业契约性质 现代契约理论认为所有有契约都是不完全的。契约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契约不可能包罗无遗,即契约中包含缺口和遗漏条款。完全契约只在一幅理想的世界中存在。造成契约不完全的原因主要有:交易费用的存在;有限理性的限制;机会主义行为存在以及行为的不确定性与信息非对称等决定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因而,企业产权契约在执行或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企业产权进行边际调整。以使企业产权配置达到最优状态。 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企业产权实际上是一种状态依存的剩余产权,即企业所有权。企业参与者的特定产权(即企业法人财产权)是其参与企业交易与签订企业契约的前提。由此可以得知:企业产权契约的本质内涵是指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具有特定产权的企业参与者通过企业剩余产权配置来实现产权的创造与分配的契约。所以说,企业产权契约的本质是剩余产权(剩余产权控制与剩余索取权)配置。 现代产权理论认为企业产权划分为特定产权与剩余产权。法律或契约规定的特定产权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而关于剩余产权意义上的企业产权契约更能反映企业契约的演进本质与过程。产权契约一经达成会形成一个相对明晰、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的产权安排。但是,由于信息、履约条件变化与交易资产特性的变化,实际中的产权契约并不限于已达成的明确的或特定产权契约,而是更具有实际意义的剩余产权。人类经济行为的最大化,人类进步的动因是追求剩余产权。因此,现代股份公司比传统企业进步的真正原因是人们追求剩余产权的激励,谁都认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产权而努力。进一步分析认为,在不完全契约世界中,剩余产权的两大内容——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对称配置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关键,或者说,风险承担者与风险制造者的对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家的积极性,做出科学的决策。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尽可能对应(现实中很难做到绝对地对应)的最理想状态是企业家又是一个资本家。如果负责经营决策的企业家没有非人力资本,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承担风险的剩余索取者。而企业的性质又决定了企业家拥有企业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最优的企业产权契约必然是一个非人力资源拥有者的资本家,又是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家。这就是国家现行政策中鼓励经营者持大股,对企业家进行期权激励的原因所在。 二、体制转轨中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 (一)传统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是所有权与控制权合一的产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