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的大学教育为经济的振兴、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化即少子化生育低峰、高龄化、终身教育等问题的出现和国际化进程中知识的高度化、情报化及留学生大量增加等问题的出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主要针对大学的设置基准、大学的教育体制及大学院(研究生院)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和改革。 一、大学设置基准的改革 1.战后大学的设置基准 战后日本的许多大学参考美国大学的基准认定方式,于1947年联合成立了“大学基准协会”。经过商议,制定了较为统一的大学设置基准。1956年文部省在此大学基准上,制定了新的大学设置基准并加以法令化。 之后,各大学依据这一法令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内容包括组织结构、教学和科研所需匹配的专业领域和学科的设置、各领域教师资格、师资人数的配备和学生人数、教学课程的编制、学生毕业的条件、设施设备等。 2.大学设置基准实施现状与改革 1956年颁布的大学设置基准实施后在提高大学教学科研水平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该法令也暴露出限制了各大学的自主权,使大学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不利于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研究等问题,因此受到批判。 为此,1987年文部省设立了大学审议会。在该审议会上,对当时的大学设置基准提出了改革议案。议案的重点是改革陈腐的教育体制,突出有特色教育方式,提倡研究自由,使教学与科研具有高度化、国际化、情报化。该议案作为新的大学设置基准大纲被确定下来。1991年国会对此提案进行了讨论,并正式改定。其主要点是:①各大学必须下功夫,编制具有自己特色教育课程;②废止一般教育科目和专业科目的区分;③放松过细的上课时数的计算标准;④各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应作为自身义务自我检查,自我评价;⑤增加终身教育的学习机会、施行昼夜开课制、在大学以外的机构所取得的学分认定制、单科进修制。 据文部省统计,到1995年为止,全国的公立私立大学实施了改革的大学有428所,占全国大学总数的80%以上。 二、大学改革的新动态 近年,日本的大学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少子化问题的对策;2.终身教育的对策;3.在国际化的进展中,大学的自我评价系统的调整与提高。对此,在文部省改定的大学设置基准框架下,各大学根据学校自己的特点,打破过去一般教育科目的约束,独自编制了各有特色教育课程;相继废止了原有的教养部(基础系),设立了新的学部(院、系);根据具体情况,一些科目的教学内容进行削减或压缩。同时,东京大学等知名大学极积扩充大学院(研究生院)。在1998年大学审议会上,重点讨论了“21世纪的大学改革”的问题。会议一致认为,从未来大学的发展方向看,大学学部与大学院的从属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在将来的大学里学部附属于大学院,办学重点将转向大学院。同时还指出,21世纪在提高毕业生质量的同时必须更严格加强毕业生的认定工作;扩充大学院;大学的经营和管理由学长(校长)、学部长(系主任)来主导。 三、大学院的改革 1.大学院的现状 根据《2001年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的统计,2001年度全国669所公立私立大学中,有495所大学设有大学院。占全国大学的70%以上。2001年在籍大学院生(研究生)约216000人左右。在日本虽然大约1000人中有1.8人为大学院生,但是与欧美相比则大为不足。美国为7.7人、英国4.9人、法国3.5人。从大学院生与学部生的比例来看:日本8.3%、美国13.9%、英国18.0%、法国8.5%。由此可以看出,在发达国家中,特别是与欧美的一些国家相比日本的大学院生的人数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必须加大培养的力度。 2.大学院教育的改革与方向 鉴于上述现状,1998年文部省为了加快大学院学生的培养,提出了以下几条改革措施。 (1)加强弹性化教育 弹性化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此日本文部省采取了4项改革措施:①大学学部3年课程完成后可以跳级升入大学院。②即便没有硕士的学位,但学部生(本科生)毕业后如有2年以上科研经历的可以进入博士课程。③硕士课程一般为2年,但是如果1年修完全部硕士课程(最短为1年)也予以认可。④大学院教师的招聘也可面向社会其它职业领域,以便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2)大学院向社会开放 1998年文部省的大学审议会上通过的“21世纪大学的改革”中提出,到2004年大学院学生的人数至少要增加3倍。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从学部生中培养外,大学院的大门还必须向社会开放,从社会上吸收人才。同时对大学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①确保能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优秀研究人才数量的稳定增长并充分为其创造研究条件;②为具有高度专业知识的人才和社会人创造再提高和再教育的机会;③针对社会人的再学习要求,在大学院设立方便于社会人边工作边学习的1年制研究生课程和长期在籍学习课程;④大量接受留学生,为世界各国的人才培养作出贡献。日本早在1987年的“二十一世纪留学生政策恳谈会”上就提出了到2000年接受10万留学生的构想。 (3)财政投入 增加大学院的财政投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对发展大学院的基础建设给予大幅度的财政支援。②对培养从事特定(高新专业知识和能力)职业所必需的实验设备和教学设施给予财政支持。③为促进社会人员入学深造,导入欧美的“教育有给休假”(带薪学习和休假)制度,以保证社会人在学习期间领取工资并享受政策性的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