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记得新经济吗?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DOTCOM公司的倒闭以及911事件的影响,许多人已经尝试去忘记它。当网络经济的泡沫破灭以后,新的现实主义思潮成为主流。然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仍期望复苏的新经济能启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但是,倘若根据过去几年对新经济的经历,我们能相信这一次的新经济与以前相比,将会发展得更稳健、更安全吗? OECD成员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一个经济强劲增长的时期,在2000年初经济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新技术是“新经济”的推进器。OECD发展研究所进行的一项题为“新经济:超越宣传”的研究发现:尽管新技术不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唯一原因,然而它能通过提高生产力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年多之后,美国发生的911事件加剧了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同样是那些评论家,他们对过分看重同样的新技术的做法又提出了许多责备。与新技术有关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这种安全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非十分遥远的话题。现在随着经济指标再次回升,经济观察家们又一次期望创新和技术——主要是指信息与通信技术及生物工程——去启动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人们希望这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与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增长相比在某种方式上,将会更安全、更稳定、更持久、影响更广泛并且具有更坚实的基础。它能做到吗? 在这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出现了一些有希望的迹象。例如,即使在生产总值与生产力增长的低迷时期,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也意外地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度濒临倒闭的企业又恢复了生机。在新技术领域里,投资者和产品市场摆脱了它们过去的遗留问题,又寻找到了发展的机会。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继续保持其强劲势头,同时也首次向人们展示了网络基础设施是新技术增长的主要动力。 事实上,我们比过去更希望通过新技术和创新去推动经济的增长、提高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随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影响与渗透,如宽带网和电子商务无疑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与经济领域。以经济政策分析而为人们所熟知的OECD,正对与技术飞速进步并行产生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着研究。 构建安全的信息化社会 在当今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工作场所,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变得日益强大和复杂,联接的计算机日益增多,确保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能够稳定、可靠、有效和随时地为我们提供服务,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无论是对于网络系统的基础设施或服务,还是网络系统的意外事故或故意的攻击,我们都需要有一些人在某一地方监控着整个系统的安全。 近年来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整体应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电脑比以前更强大,互联网的连接更广泛。在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的应用取代了过去孤立的计算机系统和大多封闭的网络。 整体环境的改变不仅仅限于通信网络方面。其它关键性的基础设施,像电力的输送、金融市场以及交通运输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应用信息系统与网络,而且趋向于应用国际互联网。随着宽带技术服务、高速主干网、无线网络和卫星系统的发展,构成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的各种技术有了显著的变化,接入设备的数量和类型都大大增加了。 越来越多的用户应用“永远在线”的高速通信技术连入网络。另外,在帮助公司进行商业活动,政府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以及个人传递、交换信息等方面,互联网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保护好网络信息系统,使其免遭意外的损坏,同时打击网络黑客或网络恐怖行为等,是政策制订者面临的新课题。 技术上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密码技术能有效保护数据的完整与安全,使电子金融交易更安全可靠,从而使在商业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成为可能。然而,技术的发展也使潜在的破坏者有能力快速侵入信息系统,造成广泛、巨大的影响,而几乎不留下任何作案的痕迹。 国际互联网能够使那些黑客获得各种工具去攻击网络系统的薄弱环节,并且使调查人员难于追踪或发现他们的踪迹。 如果我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那么黑客的这种攻击对我们的影响将大大地超过以往。例如,最近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突发事件反应课题组(CERT)的统计数据表明,报道的有关网络安全的事件次数每年翻一番还多。1998年报告发生了3734件系统与网络的安全事件,1999年增加到9859件,到2000年和2001年分别增加到21759件和52658件。国际社会对网络安全事件逐渐增加的趋势作出了反应。其中在去年11月,欧洲理事会专门针对网络犯罪问题召开了会议,讨论并签署了相关协议。 虽然我们对连入网络的每个终端用户的安全意识不能期望太高,但毫无疑问在提高网络社会安全性的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也都应该对相关的安全风险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并且逐步承担起提高网络系统安全性的职责。提前采取反应措施并通过严格改进安全和风险的管理也能使系统增加它的安全性。OECD认为,在我们的信息化社会中的参与者都应该提倡用一种“安全文化”的意识来作为考虑问题的方式,并且把它运用到信息系统和网络的操作活动中,这种意识应该植根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