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和《钢琴师》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反映二战德国纳粹屠 杀波兰犹太人的暴行,分别获得第66、75届奥斯卡大奖。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与罗 曼·波兰斯基是当代两位杰出的电影大师,而且都是犹太人。我们发现,两位电影导演 在各自的影片中运用不同的叙事视角,拓展了二战历史多义的想像空间。新历史主义告 诉我们,叙事视角的选择,最终取决于叙述者(即导演)的先验性和当下的社会语境。 不同叙事视角下的二战历史 叙事视角可以简单分为两类: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打个比方,如果视角是一个定点 ,那么限制视角就是以此定点为中心展开的一个叙事扇面,旋转的角度越大,扇面越大 ,从视角出发所表达的内容就越多。当完成360度旋转,构成一个圆,即形成了全知视 角。《钢琴师》的叙事视角是典型的限制视角,强化了主体叙述的痕迹,以钢琴师什皮 尔曼的亲身经历展开故事,在他的所见所闻和一系列的情绪体验中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 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影片很少叙述他人看到或听到的内容,也没有描写别人的内 心世界。相反,《辛德勒的名单》以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了各种人 物眼中的种族屠杀和心理感受。既有辛德勒、斯特恩费尽心思地救助犹太人,又有反面 人物格特以射杀犹太人为趣的残暴行为和畸变心理;既有德国士兵对犹太人屠杀的记录 式画面,又有犹太人面对纳粹暴行的恐惧……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揭露了纳粹惨 绝人寰的行径,体现了辛德勒拯救行为的重要意义。 叙述的视角决定了文本的意义。对电影来讲,叙事角度的不同,故事讲述的范围、深 度就不同。《钢琴师》通过什皮尔曼的亲身经历,一步一步地揭示出影片的主题。如: 某天晚上,什皮尔曼一家人正在温馨的灯光下吃晚饭。一辆纳粹军车的突然到来使街上 每户人家窗口的灯迅速熄灭。德军冲进对面那幢楼,吼叫着,窗内的灯又一盏盏打开。 镜头固定在什皮尔曼家的窗口:对面的窗内是围坐在桌前吃晚饭的一家人。轮椅里的老 人因为站不起来,就被德国士兵从阳台上扔了下去,摔死在楼下。镜头一直关注着这个 窗口,既反映了什皮尔曼一家人的紧张心情,也把纳粹的杀人罪行直观地传递出来。紧 接着俯视镜头:剩下的犹太人被赶出来,在汽车探照灯的照射下逃跑,成为德军射杀取 乐的对象。其中一人有幸逃到围墙边,准备翻墙逃命时,探照灯又移到他的身上,“砰 ”,人掉了下来。在残酷的侵略者手下,死亡如家常便饭一样普通…… 当什皮尔曼被朋友从火车站救出,一个人在尸横遍地、一片狼藉的街道孤独行走时, 失去亲人的痛苦,内心的恐慌全部涌上来,什皮尔曼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能活下来是 多么不易啊!接着,影片仍以什皮尔曼个人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他是如何想方设法逃出 犹太区,如惊弓之鸟般在灰色的、被废弃的城市角落里躲藏、求生的。他每天都在胆战 心惊中煎熬,寻找食物……战争快结束时,什皮尔曼有幸得到一个纳粹军官的保护;当 德军战败撤退时,什皮尔曼向这个给他送食物的军官表达感激之情,纳粹军官回答说: “感谢上帝吧,不要感谢我。希望我们都可以死里逃生,是的,这个就是我们应该考虑 的。”顷刻间把个人对战争的疑惑、对生命的珍视揭示了出来。 在《钢琴师》里,什皮尔曼眼中的二战主要是个人的所见所闻和经历,可能是片面的 ,但肯定是最真实,最刻骨铭心的,是战争的一个典型缩影。整部影片压抑、阴郁、紧 张,描述细致深入,侧重于对个人精神状态的剖析以表现战争的残酷,从而唤起人们对 二战的思索,对人性的探求,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而鸿篇巨制《辛德勒的名单》,叙述的视角是较全面的,观众随着叙事角度的展开逐 步把握丰富的历史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群。然而影片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主要服务于两条 线索,一条是纳粹丧失人性的疯狂屠杀,另一条是德国军火商对犹太人的人道救赎,前 者的残酷更体现了后者的意义重大。当纳粹在犹太区进行大屠杀时,辛德勒正在不远处 的山上骑马。黑白画面中,一个身穿红衣服的小姑娘茫然不知周围的危险,在混乱的人 群中穿梭,最后找了一个门进去躲避外面的劫难。辛德勒的视线跟随着这个红色的生命 ,看到了一场非人的浩劫。当他在尸体焚烧场看到尸体堆里那个红衣服小姑娘后,决定 拿出全部的金钱、财物贿赂德国军官,扩大招工人数,尽一切力量救助犹太人。 犹太人通过各种方式在纳粹的杀戮中苟延残喘:小孩躲进床下、柜子甚至粪池;女人 们用鲜血涂染面孔和嘴唇,希望健康的肤色能逃避被杀的可能;他们卖力地为纳粹干活 ,搬运死尸,建造营地……但是仍不能保护自己。他们时刻面临着纳粹随心所欲的射杀 ,面临着被送上火车后的集体屠杀……而只有在辛德勒的工厂,只有成为工厂的工人, 生命才能得到保障,辛德勒一下子成了犹太人的救神和希望。战争结束时,工厂里绝大 部分的犹太工人都活了下来。辛德勒面对一千多个幸运的人发表了一通感人肺腑的话, 抒发了英雄人物的人道情怀。在送辛德勒离开工厂时,人们用一封签名信、一枚刻着“ 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的戒指,以及热情的拥抱表达了内心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