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在1989年就因拍摄《罗杰和我》(Roger and Me)而闻名,又在2002年因《科伦 拜恩的保龄》(Bowling for Columbine)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特为他增设的50周年纪念 奖和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对迈克·默尔(Mickael Moore)和他的忠实支持者而言,他 的新片《华氏911》(Fahrenheit 911)获取金棕榈大奖和受到创记录的欢迎,仍然是极 大的意外。他在受奖发言中对评委们戏言道,“瞧你们都干了些什么!”这份意外不仅 是因为金棕榈奖在有史以来第二次颁给纪录片,也不仅是因为《华氏911》反政府基调 即将在美国后院起火,而是迈克·默尔多年来执著的奋斗目标将由此而进入新的阶段。 这个目标,却并不在于他作为电影导演的名利。 1954年出生于密希根州弗林特市的迈克·默尔,称之其貌不扬已是恭维。这样一个双 眼浮肿、满脸胡碴、不修边幅的来自中西部的美国人,却具有惊人的政治热情和纪录片 天才。1988年,他靠着赞助基金和朋友帮忙,拍摄纪录片《罗杰和我》,以弗林特在80 年代出现的由于通用汽车公司大规模裁员和城市贫穷化问题中心,追踪采访通用公司总 裁罗杰·史密斯一年多未果为串线,以幽默而又尖刻的演绎为观众展现了所谓的经济复 苏之下的阴影。本片经PBS电视台播放后,立即引起了各方的注意。《罗杰和我》的严 肃素材固然重要,但其风格却是令其注目的焦点。无论是保守右倾的80年代,还是商业 利润至上的今天,主流媒体从没有把资本家不惜代价赚钱当做大事来看,独立纪录片制 作人似乎也自顾无暇。但是迈克·默尔却不仅看到了这个上百年的老问题的新花招,更 从其中找到了对付它的最有攻击性的武器—讽刺与幽默。在他以后的影片里都将延续这 种坚持不懈、紧咬不放、极尽尴尬的采访风格,默尔担当叙事解说,并积极参与,设置 貌似闹剧化的插曲以将故事带入高潮。 在迈克·默尔随后的两部影片,《宠物还是食物》(Food or Pet)及与迈克·李合导的 《两个迈克抵不上一个怀特》(Two Mikes don't Make a Wright)均是对《罗杰和我》 中遗留下来的人物事件的跟踪访录。显然情况并未有所好转。1994年NBC电视台播放了 默尔编导并主持的名为《电视国家》(TV Nation)的系列片,以纪录和评论的手法回顾 当年美国的经历。这个节目颇受欢迎,以至第二年迈克·默尔又应邀拍了《电视国家》 第二集。1998年《电视国家》全集经剪辑后以录像带和DVD发行,继续受到广泛欢迎。 从部分分段目录可以看出默尔的关注焦点:“跨国公司为墨西哥穷人提供受剥削的良机 ”,“黑人纽约打的无果记”,“路易斯安那州贩奴新记”,“谁拿了这500万份工作 ”,“白人极端主义分子聚会记”,“明年我们侵略哪个国家最划算”,“去俄罗斯寻 找瞄向家乡的原子弹”,“为白色犯罪被罚大公司献爱心捐款活动”,“请问在哪里能 买到小号避孕套”,“为反同性恋的参议员献上一曲爱之歌”,“为社区服务积学分, 中学生坚决扫除同性恋流毒”,“劳改犯布鲁诺——我们的总统竟选人”,“为什么迈 克·默尔节目收视率搞不过人家——他长得太不帅”等等。从以上名称就对迈克·默尔 将严肃题材和滑稽戏谑混合一体的风格可见一斑。耐人寻味的是,迈克·默尔对其反面 人物极尽笔墨,被采访人几乎可谓完美配合,但他的表达方式又是谨慎、实据甚至是诚 恳的。除了锐利的观察纪录、机智采访策略和剪辑,这种效果是无法它释的。当然,默 尔平庸保守的表面形象则令人完全放松了警惕。另一重要之处在于,除了对长期受压制 的美国非裔和同性恋者外,迈克·默尔很少将他影片中的受害人无辜化,或将问题简单 化。这也使得他的影片与一般政治片相异。从1995—1997年,迈克·默尔拍了《加拿大 熏肉》(Canadian Bacon)和《大人物》(The Big One)这两部影片。前者讲述的是美国 总统在民意测验低下的困境中决定侵略加拿大以获取民心,并刺激经济复苏。后片则延 续默尔《电视国家》的主旨,鞭挞有限公司移兵海外,以低工资获高利润,及对国内和 当地社会民众和环境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又一次在幽默娱乐中为观众提供了思考的材料 。伴随着大量衷心的观众和支持者,迈克·默尔和他的影片也开始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 和用心的批评。例如有人称他是政治当头,流于煽动说教,只提问无答案等等。这些谴 责多数是来于与他持异见的、捍卫当权者和大金融集团利益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他在 影片和现实中公开批评的对象。尽管这种批评自相矛盾、自我掩饰,但也从某种意义上 道出了迈克·默尔的拍片宗旨,就是政治批评、倡导社会革新、提出问题并相信观众有 能力自己寻找答案。鉴于美国娱乐大众的特色,微妙暗示和理智辨析的纪录片能成功进 入影院公映的已很少,更不用说起到默尔想要达到的使命了。 在他1998年为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糟糕的事实》(The Awful Truth)里,迈克·默尔 磨砺了业已尖锐的作风,继续以暴露有钱有势团体的恶迹,以章回小节为结构揭示了不 少令人难以置信的“糟糕的事实”。揭示事实还不是迈克·默尔的最终目的,他时常还 自己在镜头前扮演罗宾汉的角色,设法干涉、以求公道。例如片中报道了某大饭店在得 知其雇佣/剥削的墨西哥女佣加入了劳工组织后,即向移民局告发其非法移民身份以将 其遣返回国。迈克·默尔带头反将此饭店告上移民局,称其明知故犯而雇佣非法移民。 最后成功地将墨西哥女佣留在美国继续从事劳工组织工作。某大保险公司拒付医疗费, 导致病人肾衰竭濒临死亡。迈克·默尔与剧组人员和病人亲朋编排了一场葬礼,天天将 棺木停在保险公司门口,直到保险公司答应为移植手术支付费用。当然多数糟糕的事实 则难以有这么解气的对策。例如耐克公司负责人公然为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开血汗工厂辩 护,声称每天不到3美元的工资和恶劣工作条件对当地人来讲已是很大优惠。还有作为 当年德州州长小布什同其任弗罗里达州洲长的哥哥每年都攀比谁签署的死刑执行令数目 高。迈克·默尔最大的成就便是以咄咄逼人、令人尴尬的采访方式,令最狡猾和隐蔽的 人物也难以抵御到底。前纽约市长朱利安里也是默尔不遗余力揭露本质的高官之一,由 此《糟糕的事实》系列片在纽约被禁播。美国电视网牢牢控制在大资本集团手里,令没 有自己制作和发行机构的默尔难以继续施展拳脚。(《电视国家》由加拿大出资制作, 而《糟糕的事实》则由英国电视四频道赞助)除了将以前的电视片剪辑制成DVD发行外, 默尔还孜孜不倦出版了多部长篇论著,持续几年占据全美非小说类书籍的销售记录。其 中包括,《愚蠢的白人:及关于我们国家状况的其他可怜借口》、《裁减这里:来自非 武装美国的偶然威胁》、《电视国家历险记》和《老兄,我的国家在哪里?》。他还创 办了自己的网站(www.michaelmoore.com)并频繁在网上发表论点和时事点评,与观众和 读者密切沟通。 1999年在科罗拉多利托顿发生震惊全国的科隆拜校园枪杀案使迈克·默尔发愤要拍摄 一部反映美国枪支和暴力文化的影片。《科隆拜恩的保龄》在2002年出品后立即成为美 国有史以来上座率最高的纪录片。本片名意指两名校园枪杀案主犯事发前在保龄球馆打 了一晚上的球。全片视察了超越科隆拜校园案的种种社会弊端,分析美国民族的枪支和 暴力迷恋,揭露了大量惊人的背景,使人回味。例如科隆拜恩校园所在城市是美国最大 的军火生产基地,多数学生家长均从事军火研究生产和买卖。影片的高潮和精华在于片 尾两个片段,因当年枪杀案至残的学生来到沃马特超市退还刚买到的枪支弹药,以及对 臭名昭著的枪支持有拥护者、前好莱坞明星查尔斯·休斯顿的突袭访问。默尔使用资料 片、动画片段和其标志性访谈为观众展示出真实和荒唐于一体的美国心态与制度,也使 纪录片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