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电影刊物引人注目,从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电影的现状,也可以看出本年度里中国电影人、学术界与大众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 中国电影期刊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一为学术类,二为通俗类,三为雅俗共赏类。 学术类电影刊期刊专业性很强,突出理论深度,注重学理批评,展示学术动态,代表学术水平,属于阳春白雪,主要是电影专业的人撰写与研读,如《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与《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上面的论文。它们或以单篇论文的形式,或以系列论文的形式,或以专题探讨的形式,或以影评的形式,分析电影理论与电影现状,阐述电影界与学术界的一些重要问题,学术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而学术价值则是其灵魂。此类刊物基本上是核心期刊,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很大。《当代电影》与《电影艺术》可以作为代表。 《当代电影》强调学术前沿和学术动态,突出当代性,注重电影新潮与时效性。主要有“影片个案分析”、“封面人物”、“电影理论”、“电视文化批评”、“影视艺术与技术”、“国际影坛”、“大师研究”、“国产电影态势”、“国产新片评论”、“佳片新赏”、“名作评析”等栏目。其中“影片个案分析”、“封面人物”、“国产电影态势”、“影视艺术与技术”、“国际影坛”、“佳片新赏”、“名作评析”等栏目具有鲜明的特点。几个重要栏目的“主持人导语”常常由一些著名学者撰写,栏目由相关的几篇论文组成,显得话题集中、论述深入。“影片个案分析”分别从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声音、文化等方面展开,可谓鞭辟入里、细致入微。这种对同一部影片从艺术、技术和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综合性的个案评析的影评形式,应该是该刊的一个创举。“影视艺术与技术”栏目的论文2002年为5篇,2003年则为20篇,即此类论文2003年是2002年的4倍。从这两个栏目的发稿情况,可见该刊对影视艺术与技术(包括电影美学)的日益重视的趋向。 《电影艺术》侧重于对中国电影的分析与评论,突出对电影艺术的分析与评判,强调学理性。主要有“独家论坛”、“理论探讨”、“创作手记”、“纪录片研究”、“影视纵横”、“电视电影”、“高校园地”、“国际视野”、“电影理论辞典”等栏目。“高校园地”、“独家论坛”、“创作手记”、“影视纵横”、“电视电影”等栏目具有鲜明的特色。“高校园地”栏目主持由有关高校影视传媒专业的教师担任,2003年刊载了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影视传媒专业部分教师的文章。“高校园地”的文章逐年增加,2001年为9篇,2002年为10篇,2003年增加幅度很大,为34篇。可见该刊在大力扶持我国高校影视传媒专业的发展。 通俗类电影期刊通俗易懂,专业性不强,属于下里巴人,主要是大众撰写、大众欣赏,具有快餐文化特点,受众面比较宽,如《大众电影》、《电影画刊》、《新电影》、《电影作品·看电影》等。栏目主要有“星光魅影”、“域外扫描”、“国内院线”、“本刊专访”、“真情告白”、“特别策划”、“影坛趣话”、“电影故事”、“影视动态”、“娱乐星闻”、“观片指南”等。这些刊物介绍电影界的佚闻趣事、明星照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描写女演员的私生活,对新片进行广告式预告,曝光电影圈内幕及黑幕,登载一些电影界花絮式的采访。大众津津乐道,学者翻翻而已;在学术界影响很小,在民间影响较大。 雅俗共赏类电影期刊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兼顾专业人士和一般读者,受众面居中,如《电影》、《电影新作》、《电影评介》等。栏目主要有“新片速递”、“电影评论”、“新碟推介”、“电影新闻”、“电影专题”、“电影音乐”、“电影全景”、“反思影评”、“指点星空”、“点击名家”、“感受银幕”、“新片风景”、“电视电影”、“域外星空”等。直接感受与即兴发挥是其特点,具有真实、坦率、尖锐的趋势,有时比较偏激、比较片面。这些刊物介绍电影界动态,有适当的学术含量;在学术界和民间影响居中。 与前几年相比,2003年中国电影期刊分类日益明显,他们在分众化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各类刊物都重视各自受众群的特点。雅类更雅,俗类更俗。 学术类期刊与雅俗共赏类期刊在高校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两类期刊及时地展示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表现学术界与电影界的动态与趋向,在学术品位与办刊特点上与国际接轨,因而也引起国际学术界与电影界的关注。 通俗类期刊在读者群中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刊物上的帅哥靓妹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引领时代潮流。有的认为刊物上的画面太露、太艳,甚至带有色情味,对青少年会误导而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认为刊物上广告太多,商业味太浓。 二 2003年各类电影期刊所聚焦和研讨的话题较多,值得关注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关于电视电影。前两年电视电影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关刊物登出一些介绍或评论电视电影的文章。2003年有关电视电影的论文进一步向深度和广度推展。不论是学术类电影期刊、通俗类电影期刊,还是雅俗共赏类电影期刊,都登载有关电视电影的文章。《电影艺术》2003年刊登有关电视电影文章33篇。电视电影不在电影院放映,专门在电视上放映,这是与电影的一个重要差别。一般来说,应该选择那些适合在电视播放的内容和题材拍成电视电影。电视电影投资比电影少,拍摄的时间比电影短。电影要求精细,电视电影不会这么精细,当然比电视剧要求精致一些。电视电影吸取了影院电影和电视剧的优点,在结构、画(篇)幅等方面比较灵活,可长可短,多种多样。一般来说,电视电影画(篇)幅比影院电影及电视单本剧长,比电视连续剧与电视系列剧短。快捷性与精致性兼顾。电影要在两个小时左右尽量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因此在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等方面比较精致,制作的时间比较长,在快捷性方面显得比较差。电视剧制作的时间比较短,能够及时地反映时代潮流,在快捷性方面比电影强,但在叙事方式和拍摄手法等方面显得比较粗糙,各集艺术水平常常不均衡。电视电影可以兼顾快捷性和精致性,投资比较小,制作周期比较短。电视电影可以用数字摄像机拍,可以用磁带拍,也可以用16毫米胶片拍,比较自由、轻便。最近几年,中国电视电影发展较快,每年拍出100部电视电影,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仅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单集电视电影,而且产生了少量多集电视电影。但总的来说,我国电视电影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与外国电视电影相比,中国电视电影显得比较幼稚,在技术水平、人文内涵、制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外国电视电影人文内涵比较深刻,摄影、音乐、色彩、编辑等都比较成熟,让观众感到赏心悦目,有一种在电影院小放映厅的感觉。外国电视电影既给我们提供了榜样,又向我们提出了挑战,给我们带来冲击和危机。我国有些电视电影粗制滥造,在镜头设计、叙事技巧、人物刻画、视频音频编辑等方面都有缺陷,急需要改进、提高。否则,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外国电视电影的冲击,这类粗制滥造的电视电影会被冷落、被淘汰。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感,树立精品意识,以优秀的电视电影赢得收视率。电视电影在我国还是一种崭新的艺术样式,很多观众都会有新鲜感。第一印象很重要,希望我国电视电影给大多数观众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目前,电视电影与影院电影及电视剧相比,还显得比较弱小。几年或十几年以后,电视电影如果发展得比较顺利,那么与影院电影及电视剧可以三足鼎立。但愿这个预计能够成为现实。那么,继续关注电视电影的创作和研究,将是电影刊物今后责无旁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