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电视剧《林海雪原》的播出和《红色娘子军》的摄制引发的改编“红色经典”的话题,在多家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于4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还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要求从业人员和有关部门“认真对待”。 其实,这是一个老问题,只不过是一个时期以来“解构主义”在我国伤害艺术创作尤其是伤害影视剧艺术创作的新的表现而已。 解构,或者叫解构主义,是法国一个地位并不显赫的甚至是位居边缘地带的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1967年创立的一种理论,一种哲学立场,一种政治或思维策略。之后,涌现出一批雅克·德里达的忠实追随者。其中,希利斯·密勒读解了许多诗人和小说家的作品文本,他就公开宣布,他的方法是随时在每一个文本中新发现“一个最终的绝对反对论”,他的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寻求的目标”,是“将文本全部解开;或者找到能使整座大厦解体的松动砖石……使文本赖以屹立的基础化为消解状态。”在中国,研究者和介绍者、宣传者们也是围绕着摧毁、解构、否定性等等向度展开的。比如,直到90年代初,在电视剧领域里,还有人说,电视剧只不过是一种“语言自来水”、“形象自来水”、“电子游戏机”、“俄罗斯方块”,“没有深度,只有平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一个个玩的瞬间,人们非常痛快地沉醉在这瞬间里,玩完就算,并不留恋”;这样的电视剧,“性格、典型、思想深度、意境之类都变得失去意义”;这种电视剧的“兴起必然会消蚀、瓦解贵族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电视剧编导们不再关心作品的历史感或时代感,艺术性或思想性,终极价值或精神升华”;“这时,作品的深刻意义就不存在了”;“从本质上说,大众文化文本是拒绝解释或无需解释的。人们不再需要由那些教授、批评家来告诉自己电视剧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或许根本就无小朋友知道某一电视剧有什么意义。由于大众文化以快乐愉悦为第一原则,人们注重的是满足当下即刻的感官冲动,寻求现实心理满足,愉悦日常生活,批评家们无休无止地解释一部作品显得特别乏味,特别无聊。”等等。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当着解构或者说解构主义几乎是同仇敌忾地解构或者颠覆传统文化的时候,这种解构或者说解构主义正是以一种非历史的方式来解读过去的做法。经由它的“偷袭”而受到伤害的,正是我们的艺术创作。 这种伤害,最早在我们国家发生的,就是所谓的“老歌新唱”。首当其冲的就有《南泥湾》《我们心中的红太阳》等老的革命歌曲。还有《康定情歌》,甚至《茉莉花》一类的民歌也难幸免。那些老的革命歌曲和民歌被“新唱”成流行歌曲的曲调,演出的时候再添加上扭扭捏捏摇摇晃晃的怪舞,有的还塞进去怪腔怪调震耳欲聋的一些器乐。那,其实就是西方流传过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里的解构主义对传统文化进行“颠覆”或“解构”的第一个浪潮。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那会是一个问题。 随后,在以艺术的名义实施的非艺术的极端行为里,有一种所谓的“波普”,是在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肖像旁边配上俗不可耐、甚至不堪入目的女人照片或者图画,制作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对革命领袖人物肆意亵渎,刻意加以丑化。这是解构主义在拿摄影艺术开刀。这种下三烂的东西还迎合了西方反华势力的需要,能在境外高价卖得美元,所以有人乐此不疲。即使国内有人加以批判,顶多也只是孤军作战,杀伤力不大,他们不怕。别出心裁的是《沙家浜》那样的作品,由“样板戏”改写的小说,荒唐地在阿庆嫂和汉奸胡传魁之间做男女情感的戏。 大量的,则还是伤害了从小说、舞台剧、电影改编成电视剧的创作,或者是由小说、舞台剧改编成电影的创作。按原著的情况,这种改编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对文学名著的改编,像古典文学名著的“三言”“二拍”改编成的《爱情宝典》,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小说《沉沦》《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改编成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林语堂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风声鹤唳》,张爱玲的小说《十八春》改编成的《半生缘》及同名小说改编成的《金锁记》,还有从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改编成的《一江春水》,等等。 还有一类是对文学经典著作的改编,像以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药》为底本加上《故乡》《伤逝》《风波》,甚至《狂人日记》《白光》《祝福》改编成的《阿Q的故事》,老舍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的《二马》《我这一辈子》以及《月牙儿》《阳光》《微神》改编的《月牙儿与阳光》,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成的《雷雨》《日出》和《原野》,等等。 再有一类就是当下正在议论纷纷的对于“红色经典”的改编了。最早是《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红岩》等等陆续问世。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改编作品,重在用电视剧艺术重新演绎原有作品的故事,即使有一些缺点乃至于问题,倒也还无伤大雅。像《红岩》,还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近两年的改编“红色经典”就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了,这就是《林海雪原》和《红色娘子军》。据说,除了这两部,已经完成或者正在摄制以至还在筹备之中的,还有《小兵张嘎》《烈火金刚》《红日》《红旗谱》《苦菜花》《红灯记》《地道战》《阿庆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版的《烈火金刚》,等等。 在这些电视剧作品里,解构主义对于传统文化现象激进的非历史方式的解读,充满了令人惨不忍睹的颠覆性和否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