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这篇文章按上一个颇具战斗口号色彩的题目,不是无缘无故的。这是因为我的文章的“炮口”所瞄准的是一座威武雄壮、根深基固的堡垒。所以文章是一纸檄文,发动的是一场攻坚战。 连体婴儿 众所周知,“电影是第七艺术”这句几乎已成经典定义的规定语,在电影界以至文艺界,在电影发烧友以至普通电影观众心目中,早已是理所当然,无可质疑的了。至于“艺术电影”,对电影创作人员和电影发烧友而言,则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光环,虽说其定义至今模糊不清,乱套瞎套,自己给自己脖子上套的事例,可谓屡见不鲜,其存在的合理性却从未在中外电影理论和评论界引起过质疑。久而久之,人们早已忘却了这两块“金字招牌”的来历,却像信徒进入庙堂,一味顶礼膜拜,而不问拜的是神是魔了。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电影不是什么“第七艺术”,也不存在什么“艺术电影”。这两者在电影史上结合成一股力图把电影引向歧途,甚至绝路的破坏性势力,在电影领域内兴风作浪了大半个世纪,搅乱了许多电影人的思想,引发了一场场毫没来由、通常是无对手无回应的“争论”,即所谓“艺术与商业的矛盾”、“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的对立”等等。就世界范围来说,这股势力在电影创作界由于现实的教训,已经开始衰退(例如作为“艺术电影”路线的旗手的法国电影,由于新一代观众的形成而造成的愈来愈严重的票房危机,终于明确无误地在向好莱坞靠拢),但在电影评论界仍未受重创,盲从者仍颇不乏人。 先检索以下历史事实:1895年,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完成了对电影技术的发明,是电影作为信息媒体诞生的年份。1902年,法国人乔治·梅里爱利用原始的电影技术拍出了有虚构情节、人工布景和特技镜头的《月球旅行记》,是电影作为艺术媒介诞生的年份。1895年左右,法国人查尔·百代创建了发行影片的百代公司,并于1907年创造了2400万法郎的巨额利润,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影发行公司。从1898年到1908年,电影的放映场所从露天广场、市集、咖啡馆到五分钱电影院(或称“镍币影院”),终于有了独立的放映系统。直到此时此刻,人们还从未听说有好莱坞这么个地方。尽管电影成为一门急速发展中的产业已是无可争议,但并没有人(包括电影从业人员和观众)认为电影和艺术有什么联系。 事情在1908年发生了重大转折。就在这一年,法国人拉菲特兄弟创办的小制片公司和一家濒临破产的发行公司合作,给新的联合体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艺术影片公司。公司生产的影片,便称为“艺术电影”(film d'art)公司矢志要给电影的地位升格,约请了以法国最著名的作家阿纳托尔·法郎士为首的剧本创作集体为公司编写剧本,雇佣了法兰西喜剧院的包括萨拉·贝恩哈特在内的一批名演员充当演员,还请到了当时最优秀的舞台布景师和作曲家。一时电影业外的群贤毕至,在艺术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电影公司能请到如此庞大的艺术家队伍呢?法国电影史家有一个显然是十分牵强的解释。例如乔治·萨杜尔在《世界电影史》里说,“1907年到1908年这段时期,很多人都认为电影将趋向灭亡。许多电影院因为没有顾客,都陆续倒闭了。这种不景气一部分是由于影片‘题材的危机’所引起的。”然后,萨杜尔描绘了“由默默无闻的文人、失业的新闻记者、落伍的演员、或者不出名的政论家编写的”电影剧本是多么缺乏想像力,以至遭到了观众的唾弃。(见该书73页)。事情真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萨杜尔在同一本书里告诉读者说,1907年时,百代公司创造了2400万法郎的巨额利润,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影发行公司(55页),怎么第二年就“电影将趋向灭亡”了呢?据美国的电影史家说,从1907年开始,由于电影业利润丰厚,美国的商业集团已着手向制片和放映企业投资,法国的百代公司也因为生意兴隆,把影片的发行方法从出售拷贝改为出租。也是从1908年起,由于搞电影有利可图,非法从事电影摄制、发行和放映活动的人大量增多,才导致由百代公司牵头于翌年成立了电影专利公司,到处追击侵权人。这就是电影史上有名的“专利权之战”。也正是这场“战争”导致了美国电影中心的西移——从纽约移到了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段历史是每个对电影史感兴趣的人都熟而能详的,也没有一部西方电影史会遗漏这方面的记载的。为什么萨杜尔另有说法,我看是人人心知肚明的。 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法国的一批从事传统艺术的作家和艺术家出于对电影的兴起和兴旺的恐惧,担心长此下去,小说、舞台演出、音乐会……都会乏人光顾。法国名作家都德据说就表示过这种担忧。另一方面,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世纪的十年代,西方兴起了现代主义的狂潮,英国人乔埃斯的意识流小说,俄国人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和奥国人荀贝格的无调音乐,作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在欧洲的艺术知识分子群体中风靡一时。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现代主义艺术评论家里恰托·卡努杜是第一个把手伸向电影的人,他声称电影的巨大艺术魅力在于它是“光的艺术”,并给电影戴上了“第七艺术”的桂冠。一小批法、德、俄、西等国的现代主义艺术家紧紧跟上,亮出了完整的“先锋派电影”纲领,其要点是反对利用电影来讲故事,把电影的艺术任务限定为:表现梦境、潜意识活动、机械图形、光影变化等。他们支持卡努杜的号召:“让商人走开”,“把电影还给艺术家”。卡努杜说的“艺术家”是指电影圈外的从事传统艺术创作的人,如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等等,电影人在他眼里是没有资格被称为艺术家的。不甘心向“没有什么文化传统”的“混合民族”(卡努杜语,指美国人)学习的欧洲人,从此就走上了用“艺术”来和“商业”斗争的漫长道路。“艺术精英”纷纷站到“艺术”的一边,把“商业”留给了没有文化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