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让你了解在中国的剧烈变革中,10多亿中国农民生存状态和生存境遇的电 影” ——《惊蛰》广告词 《惊蛰》这部电影描写的是一个叫二妹的农村姑娘的命运。“惊蛰”是24节气之一, 它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地下冬眠的昆虫。它表示“苏醒。”农村土地 在现代化过程中,一方面无法断绝传统的乡土、风俗,比如在影片中,家里的老人死了 ,一定要用上好的楠木以防止灵魂的飞走,二妹父母因此背上了3000元债务,只好逼着 二妹出嫁。死者的安宁和安排子女嫁娶是农村人看来最大的面子。二妹觉得如果被动地 嫁给村里那个有点钱却很木讷的青年,真是很不甘心;而且同村女伴带来的城市信息让 她蠢蠢欲动。另一方面,父母的核心地位在经济大潮前岌岌可危,就像那个在城里打工 的姐妹说:“(父母)他们敢说什么,家里用的,哪一样不是我买的?”子辈对父辈的反 抗是无声的。开场十分钟,父母的每一声要求和呼唤,二妹都像动物一样很倔强地喊道 “嗷”,以表示她的反抗。 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都是讲述二妹逃到城镇的生活,那是一首光怪陆离的交响曲: 同伴女友从事很秘密的行业;有所企图的饭店老板,老想占二妹便宜的伙计,更奇怪的 是住在寺庙里的男朋友,他的工作就是当有人来进香,就用现代化音响放宗教音乐…… 他们的职业、着装都是常态的,但当这一切组合在一起时,就有很“怪异”的感觉。男 朋友说自己的梦想是当海军,任意航行于广阔世界,这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和理想的男人 。女主角二妹的“惊蛰”仅仅是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却不知道目标是什么,怎么 去实现。她把自己定位定得太低,走出农村就是为了追求爱情吗?所以当她爱情被骗后 ,她就马上回到农村,嫁给原来那个呆青年,就像鲁迅《在酒楼上》中的人物,像一只 苍蝇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看到这里,实在让人愤愤不平,觉得二妹的女性意识根本 没有“惊蛰”和苏醒,只是半梦半醒之间的懵懂。 如果影片就结束在二妹坐车回村,茫然望向窗外这场,也完全可以。但是接下来的一 个多小时导演一场场展现了二妹的结婚、生子、带小孩去看病……,后半场是一个农村 女人的一生。这才明白导演的本意不是写一个人梦想的破灭,每个人都难免过庸常的生 活,二妹除了面对“庸常”之外,还有一层“沉重”。导演说想表达“在面对恶劣环境 时所采取的策略,只有这种策略才能让他们存活”。农民们采取的首先是“幽默”,尤 其是黑色幽默,既能嘲讽人又能自嘲,他们无法应付的村长、森林局干部、医生、做生 意的大老板、实行计划生育的护士等人组成的无形压迫势力,“幽默”是惟一的武器。 看片中也在不断思索导演的失误之处,访谈中王全安导演强调媒体的强大,电视上传 播着各种现代信息改变着农村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但在二妹逃婚离家之前,王全安 完全排除了电视的影响,二妹不知道巧克力是什么,不知道城里的公厕需要付钱,没见 过音乐的贺卡,真是彻底把农村“异化”为完全封闭状态。而当二妹回乡之后,到处是 电视的音响,丈夫用的是手机,连最后一场戏中二妹抱儿子坐玩具火车,说的也是电视 新闻里常常提到的美国、法国、德国……媒体的无孔不入传递着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农 村在“惊蛰”中苏醒,二妹一度沉睡的女性心智也醒来,这可能才是片名的双重喻意。 前半场刻意营造的媒体缺席和后半部分媒体的全面介入所造成的断裂应该是导演的一大 失误。 在访谈中有人敏锐地指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农村现实,如《盲井》里丑恶人性和未泯良 知的混杂,《中国农民调查》中血淋淋的苦难,本片中普通农村女子以极大韧性面对寻 常人生……其实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抒写,每一块土地都培养着不同的人群,从这个 意义上,本片宣言为“10多亿农民”立言确实有点言过其实,但总有一部分农民确实像 二妹和她周围的人那么生活着,他们有智慧、有策略,虽平凡但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