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217(2003)03-0027-07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后工业社会出现的一种社会思潮,它的诞生很快就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并影响到了世界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拓宽,后现代主义思潮也随之逐渐渗透到我国的文化哲学领域,引起文化研究工作者和青年知识分子的关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后现代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的影视文化的创作与发展,并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后现代特色的影片。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及对我国电影的影响,以探索民族电影发展的健康之路。 一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人类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视听媒体的网络化进入了经济文化领域,引起了人类经济文化的又一次大的变革。可以说当代的西方资本主义是一种媒介资本主义、后工业化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多国化资本主义的时代。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在这一阶段出现的正如垄断资本主义曾经带来现代主义一样。”[1](p146)西方当代文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特色。 人们一般认为西方后工业时代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开始的,发展到今天西方社会确实处在一个典型的后现代时期。目前西方社会一些国家的政治形势,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社会生活的文明和质量程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则日趋条理和完善,商品化逻辑扩展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文化领域的一切也都趋于商品化,金钱成为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杠杆。当代大众传媒日趋高科技化,特别是世界性计算机网络、高速信息公路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使得后现代文化迅速发展,并继而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不仅表现在各种哲学和文艺作品中,而且也表现在各种大众传播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中,形成了一种与其他文化不同的对世界和对人生的体验方式、认知方式,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这种思潮更直接的表现在了文化方面,美国理论家杰姆逊这样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是无所不包了,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的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在十九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以及影响到人们的思维。”[1](p147-148)在后现代主义社会里,“高级和低级艺术之间的区分开始消失,高技术传媒产品的精致开始与旧的艺术价值观念进行竞争;可是这个过程与另一个过程并存,而在这另一个过程里,城市和乡村之间,大都会和外省地方之间,旧的区分已不再发生作用,美国从东海岸到西海岸,沿着它的新的高速公路系统整个变成了标准化的,美国生活中一切也因此陷入了商品化。于是,日常生活的形象或文化也随之出现,实际上难以与大众文化和‘文化’本身的逐渐同一区分开来,如现代主义或传统标准的结束,流行艺术的出现,以及后来后现代艺术的出现,等等;简言之,现代种种杰出的文化形式受到提供大众消费的大商业和联合生产的限制。”[2](p268)杰姆逊在这里指出,在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特别在欧美社会,与社会生活标准化和商品化相平行的是高级艺术和低级艺术之间的界限的消失,并且所有的文化形式受到提供大众消费的大商业和联合生产的限制。后现代性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主体,也是后现代社会的文化市场的主要商品,因而它必须满足消费者直接的实用目的,必须以批量生产的方式来迎合消费者的需要。这是一种平面性的文化,它既不需要通过对现实境遇的揭示来唤起人们对自己的真实处境的觉悟,也不需要通过对某种乌托邦理想的期望来引发人们的实践热情,任何深度的出现不仅没有必要,而且往往有可能扩展文化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影响到它的商业价值。因而,后现代性文化实际上是反美学、反严肃、反个性的文化,它为人们所提供的是一种消谴性的文本,这种文本通过对观众无意识欲望的调用,为大众制造出一个快乐原则宣泄的契机。日益发展和普及的美国娱乐电影就说明了这点。影片中只有现象没有本质,只有偶然没有必然,只有流行、通俗、虚幻和刺激,它朝生夕亡、转瞬即逝,而没有真正的历史意识和美学个性。由此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思潮,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世界的价值观念,并从而使得当前西方世界成了一个“现代之后”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的中心理念体现为一种和传统的道德文明和理想追求完全相反的精神,并形成自身一套独有的价值模式。它具体表现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等。体现到文化艺术上,后现代主义则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平面化,即只注意表面,不涉及任何意义,取消了深度。二是历史意识的消失,这就意味着后现代主义把自身置于与传统、连续性等的告别之中,从而使自身与历史处于断裂状态。这种断裂,形成了后现代主义的“非连续性”的时间观,只考虑纯粹的、孤立的现在,过去和未来的观念已经消失殆尽。三是主体的消失,它表明人已不处于中心地位,一切都是碎片。在这种状态下,世界已不是人与物的世界,而是物与物的世界,没有了情感,也没有任何热情需要表现。四是距离感的消失,这意味着艺术超越于对象而具有的独立自足性已经丧失,即里普斯所提倡的审美距离不复存在。这种距离感消失的原因在于“复制”,也就是本杰明所分析的:在机械复制中,原作的“韵味”已经消失,原作就不再存在,独一无二性也就随之消失了。随着日益商品化的文化产品以“机械复制”为本质的持续扩张,现实日益成为一种影像,影象文化以及机械复制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此,物化、机械复制化和影像化构成了西方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独特的图景。 后现代主义的这些基本特征体现到了西方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西方的电影是最具有后现代特征的文化形式。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解后现代的电影,甚至等于已了解了西方整个后现代文化艺术。对此,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与《地域政治美学》通过对多部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分析,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实质与特征。后现代性电影一般说来放弃了影片应有的对现实反映的深度,使影片表面化、浅层化、游戏化,其目的显然为了适应不同文化层次人们的欣赏,从而更多的是着眼于商业的利益。这样一来后现代主义电影就放弃了人类赖以提高发展的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责任感,使得以往文化中那些深沉、圣洁东西,如深度、陶冶、永恒的情感等都消失殆尽,并进而被世俗梦想和文化游戏所代替。他们一方面利用高科技数码技术大力拍摄天马行空的科幻电影,使人游戏在虚幻的视听奇观之中。如《星球大战》、《人工智能》《木乃伊》等;另一方面,面对严酷的现实却游戏生活,电影《美国丽人》就是一部在黑色喜剧中消解道德判断的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影片。该片称得上是当代美国影坛上描写现实生活中最为复杂和含混的一部作品。影片中充满了复杂的欲望和绝望的情绪,家庭的分崩离析,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互不信任及无穷的怨恨,中年人畸形的恋情,年轻一代的离经叛道,以及吸毒、同性恋和夫妻的背叛等种种混乱和反道德的情景。影片有着对美国现实生活大胆和率直的描写,但同时影片在道德意识形态上的含混也反映着今天电影人在当代纷繁复杂和多元化的生活面前对真善美社会伦理道德标准的消解。当前,物质社会在高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的高速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生活无忧的“享乐的时代”。传统社会体制的过度成熟,也使人们在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中缺少了明确的指向性,个人在生活中又极容易获得成功和地位,于是人们在社会矛盾中就难以找到一个明晰的判断标准,从而彻底模糊了传统文化中崇高与卑微的界限。影片对片中人物违背道德常规的吸毒、同性恋、超越辈分的异常之爱种种畸形的生活都给与了一种赞许的态度以及人性的解释。即便是对于利欲熏心、拜金主义味道十足的卡罗琳、也充满了同情之感。这种对人类传统伦理原则的消解,虽然有惊世骇俗之效,但却带来人们的意识文明混乱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