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04)04-0041-05 一、深圳的新变化及其区域政策调整背景 就总体发展而言,深圳再次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我们看到,经过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的两次争论之后,敢想敢干的深圳始终走在全国的前面,扮演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角色,不辱特区之使命。然而,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98年以后,随着中国区域政策的调整,广东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深圳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地位也在丧失。以深圳交易所新股停发事件为标志,深圳在中央对外开放政策中的优先地位已快速弱化。更令人担心的是,在外部政策环境急速恶化的同时,深圳内部的生活和投资环境,政府办事效率、政府的责任心也在悄然流失。近几年,广东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连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圳又低于广东的平均水平。除房地产投资外,深圳的工业投资亮点不多,世界500强企业、真正的高技术企业(而不是IT硬件的劳动密集组装)来深圳的速度在放慢,深圳在利用外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政府税收收入等方面,都在被苏州赶超。 在宣传上,深圳的工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卓有成效,然而,实际情况是深圳的工业总产值中包含大量特区外企业的“三来一补”产值,深圳所谓的“高”科技产品中包含大量早被美国列为传统产品的IT硬件,深圳是在组装、而不是在产业链的上游控制这些硬件的价值链(当然,深圳也有华为等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就连深圳赖以自豪的“虚拟大学园”、北方某名牌大学的“深圳研究院”也是虚多实少。笔者担心,在高科技的招牌下,深圳正在迅速脱离中国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如果不做适当的调整,深圳在全国、甚至在珠三角的地位将会急速衰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近期有了新的变化,它主要体现在产业政策调整上,提出“适度重工业化”的结构调整策略,这虽然在中国经济学界有一些微辞(如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刘国光在参加深圳市政府高级顾问会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深圳市政府仍将此政策付诸操作中。深圳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其变化的政策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1949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仿照苏联模式,大力推行重工业化。1979年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的工业化进入了轻工业化阶段,以满足人民生活的“温饱”水平的需求。广东和深圳的工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后来居上的。1999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又出现了新的转折,中国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宣告了新中国第二次重化工时代的来临。此后,中国重工业增长速度持续领先于轻工业,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56.28%上升到了2003年9月的64.4%,而轻工业的比重则从2000年的43.72%下降到2003年9月的35.6%。与此相配合,出现了一批以重工业为主体的高增长行业,煤炭、汽车、钢铁、化工、机械等快速提高。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的重工业投资一浪高过一浪。河北的王滩、山东的日照、天津临海工业区等其它地区也都在大力发展大型钢铁、石化等原材料和机械工业。继食品、纺织、建材三大传统产业的长足发展后,汽车、石化、船舶、装备工业在广东异军突起,重工业增长速度不断拉开与轻工业增速的距离,广州、珠海、惠州成为世界级汽车、化工巨头排兵布阵的场所。而长三角工业园的建设重点已从电子、食品、纺织、制药等转向重化工园区建设,从南京到上海的长江沿岸,目前正在建设8个大型化工区。发达国家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完成轻工业化后,必然开始重工业化。后起国赶超先进国家的过程中几乎都要重复这一过程,如日本、韩国。这个过程中,作为最终需求的个人消费升级,汽车和住房需求的持续升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城市化加速、大多数城市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世界工厂向中国转移带来对上游产品的巨大需求也都发生重要作用。根据发达国家重工业化过程的基本经验,中国的重工业化至少要持续10年。2003年后,随着中国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启动,中国重工业的投资和生产进一步升温(其突出表现是全国出现大范围的电力短缺、工业企业的效益迅速上升),宏观经济的这种需求形势,势必对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区域和企业带来进一步的刺激作用。沿海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一种新的说法:“没本事的市长搞城建、有本事的市长搞工业”,在一定程度上,过去几年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城市改造和建设确实在让位于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大利税收入崛起的重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正在进行的区域政策调整,势必带来中国区域优势的重整,一些新的区域将脱颖而出,一些传统的优势区域有可能丧失领先定位。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三次区域政策调整,目前正在推进第四次区域政策调整。就沿海发达地区而言,优先发展的区域从上海和华东地区转移到了华南的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就落后地区而言,优先发展的区域从西部转移到了东北地区(注:朱文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政策的四次调整及其研判》,《开放导报》2004年第1期.)。 2003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视察广东,对广东提出了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要求,让广东在与长三角的竞争劣势中获得了新的动力。其后,中国副总理和部长级的高级官员视察最多的地区就是广东(如2003年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到广东视察过两次,吴仪到广东视察过三次)。同样,跨国公司的投资者也关注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另一方面,在中央的区域政策调整中,也充分考虑了香港的特殊地位,利用其来推进中国的总体对外开放。由于香港被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主动纳入到中国总体的对外开放战略之中,香港将在金融、物流等服务业方面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窗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