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期,台湾高科技的发展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期后,开始进入全面调整时期。一方面,受全球网络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岛内高科技产业面临严重衰退;另一方面,在大陆经济快速增长的磁吸效应下,台湾厂商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促进第三波台商投资热潮的持续升温,形成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两岸分工格局。 台湾高科技投资向电子资讯集中 近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为降低代工成本,积极进行对大陆投资,不断转移生产基地,扩大在岛外的生产,从而掀起第三波台商投资高潮。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至2003年7月,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达6万多项,668亿美元,实际到资360亿美元,其中新增台资主要是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新的投资热潮主要表现为台湾的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信息家电等产业不断向大陆转移,软件、网络以及电子商务等行业投资发展迅速。除电脑及周边设备与零配件项目投资加快外,台湾半导体厂商也突破政策限制,纷纷到大陆投资设厂。包括中芯国际、宏力电子、联电等积极部署或实施在大陆的投资计划。据台湾一项调查显示,台湾高科技厂商已有一半以上到大陆投资。台湾“投审会”的数据显示,2002年台商赴大陆投资仍以电子电器制造业为主,金额占投资总额的40%以上,投资地区主要集中于江苏一带,金额占50%以上。 从电子信息厂商外移项目看,技术成熟度高的产品生产基地的外移,主要是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竞争手段;技术成熟度低,仍靠研发以保持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基地的外移,主要是出于市场布局的考虑。台湾岛内的研发基地正加速向大陆转移。神达、明棋、仁宝、大众、华邦、广达等台湾知名高科技企业纷纷在大陆筹设研发中心,C设计中心及软件开发基地,利用大陆软件高级人才,开发设计新产品。 投资回报丰厚 台湾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空间,要求其将视野扩大到海峡两岸,通过融合并吸纳大陆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拓展台湾经济的发展空间,为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开辟一条新的出路。台湾电子信息企业之所以不断扩大在大陆的投资与生产,主要是由于其经济效益较为明显。根据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的调查,在大陆的台湾电子信息企业的收益要好于大陆的其他合资企业,也好于在海外的台湾企业。2002年台湾赚钱最多的前20家电子上市公司,有7成是依靠设在大陆的企业赢利,包括鸿海、广达、华硕、明电、仁宝、达电等13家。其中鸿海、达电、光宝科等已有约8成以上的生产基地设在大陆。台湾母公司几乎全靠大陆工厂赚钱。尤其是台达电子高达87%的获利来自大陆。达电、光宝科、鸿海、精英等电子企业在岛内只留下“花钱”的机构。如研发设计,营云总部、管理培训以及后勤支持等,赚钱的生产部分完全依靠设在大陆的企业。 大陆生产比重逐步加大 在国际市场电子信息产品低价化的趋势下,岛内电子信息硬件厂商加速向大陆转移,从而促进大陆电子信息硬件产值大幅增长,使两岸电子信息硬件工业规模的消长产生结构性变化。据台湾“资策会市场情报中心(MIC)”统计,大陆电子信息硬件产值自2000年首度超过台湾后,就一直遥遥领先。2002年在台湾电子信息硬件整体产值(478亿美元)中,有200多亿美元是由台湾厂商在大陆企业所生产;其对大陆电子信息硬件产值的贡献率达70%以上,台湾在大陆所生产的电子信息硬件产值大约是台湾整体产值的40%左右。其中鼠标、电源供应器、键盘、扫描仪等产品在大陆生产的比重在80%以上,机壳、光碟机、监视器、主机板的比重在60%以上。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的比重也在40%以上。大陆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迅速,其中90%属于加工出口,80%以上的产品由外商(包括台商)所生产,50%以上的产品出口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随着台湾电子厂商外移速度加快,大陆台资企业为台湾母公司的贡献将从目前的4成拉高到5成以上,超过台湾本地,成为台湾电子企业最大的获利来源。尤其是台湾笔记本型电脑厂商积极在大陆布局,生产规模将超越台湾。2002年笔记本电脑的龙头厂商——广达公司对大陆出口金额突破500亿元新台币,是2001年的10倍。预计2003年全球笔记本型电脑市场将成长20%以上。业者纷纷扩充大陆产能,提升接单能力,其建厂速度、规模及未来成长空间十分可观。 大陆台资企业日趋本地化 在大陆投资的台湾高科技厂商生产所需要的半成品、零组件及原材料有逐渐“就地取材”的趋势。台商在大陆投资设厂后,为因应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越来越多地采取原料供应本地化的策略,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虽然台湾仍是大陆合资企业生产所需原料或零组件的主要供应地,但是,台商对台湾原材料或零组件的供应依赖度逐年下降。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由当地提供所需原料的比重已超过对台湾的依赖。台湾电子零部件厂商投资内地主要集中在华南及华东两地。其中,深圳、东莞、惠州、广州、中山等华南一带约有65%的厂商;上海、昆山、苏州、吴江、嘉定等华东一带约有30%厂商,投资规模都在持续增长中。台湾芯片业双雄——“台积电”和“联电”相继选中苏州为投资大陆的滩头阵地。可见,台湾高科技企业生产原料本地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并成为台商在大陆经营和发展投资企业的重要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