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阶段,针对贵州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及特点,笔者提出在农村实施“置换式”易地扶贫新战略,从而适应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需求,使贫困人口尽快增加收入,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一、“置换式”,易地扶贫的概述 (一)“置换式”易地扶贫的界定 “置换式”易地扶贫是指在农村居住地综合条件好,耕地质优量足而利用率低下,相对富裕的农户(置换户)愿意将自己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房屋所有权置换(卖)给政府,政府再将这些土地、房屋调整给生产、生存条件恶劣的贫困户(搬迁户)使用,并使其在较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它是易地搬迁扶贫的一种发展模式,是针对贵州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及特点,并结合当前农村扶贫开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而提出的。其特点是“搬穷挪富、促富扶贫”,即把贫困人口搬来使其脱贫,把富人、能人挪走,在挪走时政府兑现土地、房屋置换应得的资金,使其到城镇发展二、三产业,有更多的资本投入,从而创造更多财富。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房屋和土地同时置换,另一种是只置换土地,不置换房屋(房屋太好、价太贵,超过置换标准或损坏不能住),搬迁户的住房通过新建的办法解决。 (二)“置换式”易地扶贫实施的基本条件 1.对搬迁贫困户的基本条件要求:一是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资源负载过重、人均耕地少于0.3亩(中等质量),基本丧失生产、生存条件,国家即使加大扶持力度,也难以就地解决温饱问题;二是有劳动力资源,并遵纪守法;三是有强烈的脱贫愿望,并完全按自愿的原则提出申请。 2.对置换户的基本条件要求:一是居住地生产、生活条件好,有质优量足的土地或房屋;二是有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或迁入城镇定居的其他基本条件和可靠的生活来源;三是所置换的耕地承包台同完备,边界清楚、无土地使用权纠纷、房屋权属明确;四是家庭主要成员均完全同意将士地承包经营权、房屋的所有权进行有偿置换;五是遵纪守法、无其他欺骗行为。 二、实施“置换式”易地扶贫是贵州农村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 (一)贵州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和特点为扶贫开发提出了挑战 1.农村贫困人口的现状:通过“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贵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成绩斐然,全省贫困人口已从1000多万减少到现在的300万。目前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现状为:一是耕地质差量少。贫困人口居住地的土地十分贫脊、石山多、25°以上坡耕地所占比例大,侵蚀切割水土流失严重,加之气候、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基本农业资源质量很差。二是居住地偏远、分散。他们基本上都是居住在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偏远山区,远离集镇,缺水、缺电、缺粮、生产、生存条件极为艰难,且住所十分分散,不利于扶贫开发的整体规划实施。三是交通、信息闭塞。贫困户所在地基本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与外界联系较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属于典型的低回报地区,其资本平均利润低下,流进资本稀缺,资本总量十分有限。四是不能分享社会公共财富和精神财富。由于他们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对现代信息传输、公共交通,电视传媒、医疗保健等社会公共“硬件”财富和现代科技、教育、文化、艺术,信息等人类共有的“软件”精神财富基本得不到分享,导致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下,思维简单,形成了低层次的劳动力群体。他们恪守陈规,缺乏开发意识,应变能力差。 2.农村贫困人口的特点:①劳动力是其最重要的资产。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他们几乎没有其它可以用来创造收入的资产。②缺乏政治影响力。他们的生活仅仅维持在最低的生活水平线上,每天只能关心一日两餐如何为继,对政治问题他们非常冷漠,而且缺乏影响力。③生产主要是与食品有关的种植业,而且生产效率低下,收入增长缓慢。 3.农村扶贫开发面临新的挑战 过去,贵州把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放在提高农业的生产率上,侧重在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农业新科技的研究、推广和农产品的市场流通等,这针对当时贵州贫困人口的状况及其贫困面来说是非常正确的,而且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通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贵州还尚未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已变成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其扶贫难度增大,并且在扶贫开发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扶贫开发成本过高且不一定能凑效;在一些贫困地区.我们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但在农产品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低的影响下,农民经常遭到增产不增收的困境,贫困的问题继续存在。类似情况还很多,这些问题为贵州农村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去认真研究、探索,并提出新的战略措施来予以解决。 (二)农村丰富的置换户资源为实施“置换式”易地扶贫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调查了解,在贵州农村符合置换户基本条件的主要有四类:一是外出打工型。有相当一部分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青年,因外出打工,已积累了一定资产并拥有新的技术或是从事非农生产的条件,将不再回家耕种土地。二是子女就业型。一部分农户因子女上学、参军后分配到城镇工作定居,只有父母家在农村,现仍拥有较多高质量的耕地,因年老不能从事农活,有意迁到子女所在城镇定居。三是农工混合型,即指丈夫(或妻子)在城镇工作,配偶在家务农的家庭,已将城镇作为主要生活定居点,有意完全脱离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和生活。四是人少地多型,即随着婚、丧、嫁、娶,一部分农户家中人口减少,土地较多,无法耕种。 以上四种类型在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占有一定比例,这为“置换式”易地扶贫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实施“置换式”易地扶贫是贵州农村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 鉴于贵州农村贫困人口所处的现状和特点,特别是一部分贫困人口居住地生产、生存环境非常艰难,国家即使加大扶贫力度,也难以就地解决温饱问题。对他们来说,实行易地搬迁扶贫应该是其唯一的脱贫致富出路。但贵州人多地少,搬往何处安置是面临的一大难题,特别是要找到合适的有规模的搬入地更难;再则贵州农村贫困人口的素质普遍较低,如果直接将贫困人口搬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也是不现实的。而“置换式”易地扶贫则合理利用了当前条件较好的农村的置换户资源,把他们闲置的耕地和房屋置换出来,彻底解决了贫困户搬往何处的问题,实行了就地、就近、分散安置,其搬迁成本低,社会经济效益高,脱贫致富快。因此,它是贵州农村扶贫的重大突破和跨越,它是贵州农村的扶贫开发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