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行扶贫移民搬迁,从根本上使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地区的农民能够尽快脱贫致富,这是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贫困地区大多数贫困人口靠常规的扶贫措施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未解决温饱的剩余人口,绝大部分地处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长期受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如果我们继续依靠常规扶贫措施难度很大,成效甚小,那么,只有实施扶贫移民开发才是解决他们温饱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认真研究和分析扶贫移民现状及面临的困难,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新机制,对加快山西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小康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我省扶贫移民的基本情况 山西是全国贫困面较大,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有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还有17个原贫困县和5个插花贫困县。至“八七”扶贫攻坚结束时全省约182万农村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35个重点县有105万人)。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吕梁、太行山区和高寒冷凉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据调查统计,目前我省还有近50万人生活在偏远山庄窝铺。由于山峦起伏、地形复杂、地域广阔,农户居住分散,自然村很多。这些农户面临生存困扰、生产困扰、发展困扰、管理困扰等四大困扰,通电难、吃水难、行路难、看病难。要改善基础设施,需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此,我省从着力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入手,在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过程中,把移民扶贫放在突出位置,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1996、1997年两年我省进行了小范围的试点,出台了每搬迁一个贫困人口给予1000元的建房补助政策。1998年我省又采取“重点突破,以县规划,分步实施”办法,重点对太行山区的代县、榆社等7个贫困县,以县为单位进行较大规模的扶贫移民。2000年之后,我省又进一步增加了移民开发的投入,提高了移民补助标准,扩大移民扶贫范围和规模。截止目前,省级累计安排扶贫移民资金达到3.79亿元,涉及53个贫困县,已有近2020个村4.744万户17.89万人将通过移民受益。 从这些年的实践看,我省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功,效果十分明显。首先,移民搬迁直接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有显著的扶贫效果。搬迁以后,移民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移民在迁移定居的第二年就可以基本上解决温饱。第二,移民搬迁减轻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缓解了人与环境日趋紧张关系,有利于生态的恢复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实施移民,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了村干部素质。并村后,由于行政村规模扩大,干部选择范围也相应扩大,从而使村干部整体素质大大提高。第四,促进了小城镇和中心村庄的建设。并村后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向中心村庄倾斜,小城镇和中心村庄的建设步伐将大大加快。 二、主要做法 1、认真搞好规划,真正使移民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做好扶贫移民规划,是整个移民开发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一个好的规划,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移民开发就会取得持久的效应。历史上我省不少地方也曾经进行过不少的移民搬迁,但多数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就是规划不合理。右玉县1958年和1968年都搞过大规模的移民,但都失败了或者效果不十分理想。根本的原因在于当时的规划不合理,移民新址缺乏持续发展的基础,群众没有一个可以长久安居乐业的环境。这几年,我们在贫困地区实施较大规模的移民搬迁,高度重视、十分谨慎地做好移民规划工作。在规划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确定扶贫移民对象 移民搬迁对象必须是贫困人口,这是扶贫移民要把握的原则。而这一群体中哪些需要搬迁、哪些不需要搬迁,需要各部门做认真细致的调查。从山西的实际情况出发,移民对象应该是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生产条件极其落后,靠常规扶贫办法难以脱贫的山庄窝铺的贫困群众。具体是:①距村、镇所在地较远,通路难、通电难、通讯难,地处偏远山沟的;②人均25度以下耕地等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开发潜力很小,目前仍处于绝对贫困之中,即使给予扶持也难以脱贫致富的;⑨缺乏社会公益事业,上学难、就医难、人畜吃水难的;④少数农户居住在深山沟里;影响山区建设总体规划,不利于生态建设的,⑤100人以下的山庄窝铺。 (2)坚持三个结合,因地制宜地选择扶贫移民模式 扶贫移民究竟如何移?怎么移呢?实践中,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三个结合。 ①扶贫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模式。各县城和中心镇进一步放宽户籍管理,承担并主动接纳那些自身条件较好,自觉自愿要到城镇发展的移民。对这部分移民,政府要善于引导,加以鼓励,既要考虑有利于移民生产生活问题,又要着眼于城镇的发展和移民实现小康生活的需求,把扶贫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以后经济发展,小康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大同市把移民与城镇建设紧密结合,很有特色,如:灵丘县在县城北专门建了一条商贸街,迁入移民322户,1526人,发展商贸、餐饮、服务业等。这不仅扩大了城镇规模,繁荣了城市经济,而且更重要的是为移民找到了一条既能保障稳定生活,又能求得更大发展的致富之路。 ②扶贫移民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模式。“战略性”结构调整是通过生产领域的持续创新,创造出适合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的新产品,其重点在于根据巨大的潜在需求进行产业间的资源重新配置,并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生产出与潜在需求相适应的“有效产品”。阳高县把扶贫移民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发展种草养畜,建设规模化养殖园区4个,迁入移民271户,入园奶牛398头;临县三交镇下川铺村移民新村,接纳29个移民自然村800户4000人,对移民户退出来的土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发展以优质红枣为主的干果种植业和畜牧业,从根本上解决了移民的生存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