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出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要求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原则,加快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并明确指出,此次改革不搞“一刀切”,在产权改革上,允许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并存,在企业法人形式上,可选择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以县联社为统一法人、县与乡镇两级法人的农村信用社等多种形式。在国务院方案正式出台之前,重庆大足县作为全市四家改革的试点县之一,因地制宜,结合县情先期进行了县联社统一法人体制改革的试点,无论其改制的背景、过程及其成功与否,对于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都将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及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论更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动因分析 (一)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的客观要求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降格,以及进一步收紧贷款授权,农村信用社逐步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03年前8月大足全县金融机构贷款增量3204万元,其中农村信用社就增加8783万元。在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景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为迫切,地方党政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入的期望值日益加大,农村信用社亦深感压力和责任。如何加强集约化管理,在稳健的前提下加快自身发展就成了当务之急。显而易见,多级法人管理,有名无实的合作制难以实现经济与自身良性发展的双赢。因此,改革管理体制,优化产权结构便成了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农村信用社寻找出路的必然选择 2002年底,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6.8亿元,占全县存款的32.2%;贷款5.2亿元,占全县贷款的42.2%,其中:农业贷款28757万元,占全县农业贷款的94.1%;乡镇企业贷款13796万元,占全县乡镇企业贷款的91.7%;其他短期贷款7880万元,占全县其他短期贷款的86.4%;表列不良贷款占比为31.4%,历年亏损3672万元,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和盈利水平,难以在短期内消化历年亏损和从根本上提高资产质量。因此,面对规模小、底子薄、亏损多、包袱重的现状,农村信用社只有通过深化改革,规范法人治理机制,借助国家支持政策,才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有益探索。 大足县地处重庆西部欠发达的农业大县。农业人口79.8万,占86.3%;城镇化率13.7%,低于全市22.7个百分点;2002年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48.1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农业总产值14.8亿元,财政总收入2.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3.8:36.3:39.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高出全市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3元。至2003年8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0亿元,贷款余额14.1亿元。农村信用社自开办以来,先后经历了官办-民办-官办的管理体制尝试。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不同,加上各地农村信用社发展也不一致,国务院也明确指出可以试行多种产权模式和企业法人形式。进入21世纪以来,农村信用社在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进行了三种模式的改革。一是2001年在江苏进行的农村商业银行模式;二是2003年4月在浙江进行的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大足县立足自身县情,积极尝试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县联社统一法人试点,初步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路子。 二、改革的四大着力点 (一)集各方支持力量,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成立由县长挂帅,人行、司法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农村信用社参加的领导小组,将农信社改革上升到当地经济金融生活的一件大事,从改革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有关问题的解决,均权衡利弊,精心指导,使改革工作有条不紊。二是加强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做好清产核资,为改革奠定基础。针对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宽业务量大的情况,采取了“重点清查与账面值确认及风险评估相结合”的办法。对呆帐贷款、抵债资产、投资业务、其他资产中的坏账损失和固定资产实行重点清查,逐笔清理、登记造册、认定损失;对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在上级规定的风险系数内,结合本地实际资产状况确定风险系数进行损失评估;对其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统一确定时点,按账面值进行确认。在对“历史包袱”的清查中,由于形成原因复杂、政策界限不易把握,大足联社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有理有据”的原则,按政策性因素与经营性因素进行划分,锁定各自形成的损失。 (三)精心制定实施方案。首先,合理确定股本总额,既保证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又调动股东投资及社员投资的积极性。大足联社规模小、盈利水平低,如股本总额确定过大,即使按“当年盈利税前利润的30%分红”,投资股及社员股的收益仍不理想,无法调动入股者的积极性;如确定的股本总额过小,又达不到“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抗风险能力”的目的。面对这一矛盾,通过反复测算和小心求证,最后在股本总额设定上采取了“三个结合”的方式,即:一是与信用社实际损失相结合;二是与社员投资回报率相结合;三是与提高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相结合。按照“三个结合”的要求,大足联社测算出股本总额设置为2500万元,据此资本充足率可望提高2-3个百分点、今年社员投资回报率可达5-6%。既可增大自身实力,又能保证股东利益,为下一步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其次,科学进行股权结构设置。大足县是个农业大县,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明显,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61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为6125元。在入股起点提高的前提下,如不科学进行股权设置,就会将关心信合事业发展,愿意成为信用社社员的群众拒之门外,导致股本总额不能募足,进而影响改革的推进和信用社业务领域的拓展。因此,根据社员股和投资股的不同性质,充分考虑大足县经济发展特性,合理进行股权比例的设置,并按社员股、员工投资股、其他投资股各占三分之一的原则制定了股权结构预案。在考虑各种股金的投资回报时,县联社切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社员股社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贷款的优先权和利率优惠权(在股金额度内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在股金额度10倍内的贷款按信用社当日同类贷款挂牌利率下浮10%执行),投资股按当年税前利润的30%分红”两项办法。该办法通过多次向上级行社争取后得到了市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批准,从而及时解决了扩股前的症结问题,刺激了广大群众,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入股积极性。两项政策得到人总行和银监会的高度评价,认为是对全国历年亏损较多的信用联社进行体制改革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